故乡明月(117)

作者:樱花荷塘

在和这哥俩攀谈了一会儿后,糜海仓突然问道:“如果让你们跟着我干,一个月要多少银子当工钱呀?”

看这两兄弟不好回答,糜先生接着说:“要是不出远门,一个月一两银子。出远门一个月二两银子,你们看怎么样?”

江树恪怯生生地说:“工钱的事先生还是和我父亲商量吧,我都行。”

江树忻却说:“我这行,只要天天能跟着先生一起做,少点银子也行。”

大家又拉了一会儿家常,糜先生说,都再想想,以后再说,就告辞了。

当江树恒以同盟会工作人员的身份和马伯韬一起到设在糜府的办事处办事的时候,荷佳还是大大地吃了一惊。

她似乎觉察出自己被所有的人筐进去了,她隐隐地感觉到,祁门之行所有人都知道目的,只有她被蒙在鼓里。

但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况且,谁让自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这个江树恒呢。

——三十四——

江树恒还是要先回到上海去的,一方面他还是别人家的伙计,另一方面,在他和荷佳成亲前,组织上还没有公开的理由让他到浮梁去当差。

糜海仓还在寻找他茶叶生意的突破口。他知道,自己家的优势是银子,自家的劣势是没有男丁。

他打算在种茶、制茶、买茶、运茶、卖茶这几个环节中,他只作买茶、运输和卖茶这几个环节。

他要找好卖茶的目的地和商户,找到跑茶道的马帮、船队,他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糜海仓知道,母亲和夫人、女儿们是不能总关在这个虽然比较大,但终究也是个笼子的宅子里,他要让她们主动和邻里的太太姑娘们交往,他要让她们出去看看这皖南赣北的灵秀之地。

有糜老太太出面的邻里间的走动是正式的,叫拜访。这种活动要事先通报、协商,不仅拜访的人家要有所准备,就是被拜访的家庭也是要精心准备的。

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待客之道,也是显示两个家庭的教养、礼数和财力的重要形式。

因此,这种由大家长出面的活动,只有逢年过节和两家中的一家有重大活动和事件时才偶尔为之,更大量的是媳妇们、姑娘们和公子们之间随意的游戏式的串门。

做丝绸和刺绣生意的明家是媳妇姑娘们最爱串门也是最有理由串门的首选。

一来明家上下是极好客的,对刺绣技艺也不保守,只要遇到爱学的、想学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都是乐意教的。

二来,这个从杭州迁徙来的客居之家在冉州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自然是把几家近邻都当成亲戚来看待的。

糜海仓的长房夫人可能是因为没有生养的缘故,性格内敛,有时甚至有些懦弱,凡事都听老太太的。

迁徙到冉州城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一心向佛了,家里列祖列宗牌位前的香火和佛堂的香炉都是由她来维护的。

糜老太太每天只是早晚各去上一次香,每逢初一、十五才带领全家上下行礼的。

二姨太何氏的心思多在梳妆打扮上,这一点她的女儿一点也没有继承她。

三姨太窦氏和女儿茹佳都是那种性格安静的女子,对琴棋书画的爱好倒在其次,却对这丝绸和刺绣情有独钟。

这娘儿俩的爱好也稍有不同。窦氏痴迷刺绣,而茹佳对各种丝绸、绢帛、棉麻面料颇有心得。日子久了,当娘的窦氏总是带着茹佳到明家串门。

章氏是糜家的大功臣,一儿一女足以让她有着比其他几位太太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但是,她毕竟是几房太太中读书最多的,是接受新思想最多的,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因此,她办事想问题总是比其他几房周到些,也大气些。大姑娘荷佳就从心里特别喜欢这个五姨娘。

章氏一到祁门就和邻居胡家的女儿、李家的媳妇茶花认了姐妹,自从传家和腊佳去了上海后,她总想在家族生意上能真正成为丈夫的好助手,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茶叶上。

荷佳也是极喜欢茶艺的,加上章氏、茶花这两个名义上的长辈,其实和姐妹没有什么两样的人的陪伴,她们三个结成了让人羡慕的「茶艺三人组」。

糜老太太带领媳妇、孙女们到明家拜访是由明老太太带领媳妇出面接待的。

和糜家正好相反,明家的孙辈里有三个孙子,连一个孙女也没有。

明老太太直接和三房儿媳妇说,谁要是给明家生个孙女,就奖励五百两银子。

糜老太太也打趣地说:“我们家缺男丁,你们家少千金,媳妇之间多交流,也许都能有所收获呢!”

章氏则拉着明家最小的三姨太说:“你要是答应生个姑娘将来就做我糜家的媳妇,我就告诉你生女儿的秘方。”大家当然都是当笑话来应答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