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文物成精了(370)

作者:南方赤火

这些小瓷器不知天高地厚,整天在博物馆里吃喝玩乐,把黎教授的研究经费都吃光了。

佟彤进了会议室,先跟大家打招呼:

“家父家母曾与诸位一道困于异国他乡,他们托我转达问候……”

瓷器们没怎么把她放在眼里,有几个点点头,其余的照样吃瓜子。

佟彤提高了声音:“大家也许已听说过我了,我代表‘有关部门’跟大家商量点事儿……”

一个卷毛小男生拿着个旧手机,专心致志地打手游,不知击杀了什么boss,周围好几个人大声欢呼起来。

会议室里嘈杂一片,像个纪律混乱的后进班;佟彤往那儿一站,像个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班主任。

这完全镇不住啊!

佟彤跟黎教授大眼瞪小眼。

此前黎教授已经跟佟彤通报过这个情况了,不无遗憾地警告他,这批瓷器在非洲野惯了,又自诩人类的“救命恩人”,可能不太乐意跟人类进行平庸的交流。

佟彤也为此做了点准备。

她默不作声走近讲台,接上电源,打开投影设备。

投影幕布缓缓降下。学生们在混乱中,好奇地朝上面看了两眼。

然后佟彤连接自己的手机,播放了一个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

“自公元1405年始,大明帝国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百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的最伟大的壮举……”

“实习班主任”放了个课件,一开始根本没人注意看。

但随着“课件”的内容慢慢展开,学生们都发现那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一段历史。慢慢的,会议室里的噪音减弱了,大家先后收了声,玩手机的也没心思打boss了,一个个抬起头,专注地看着纪录片里的画面。

瓷器们一睡几百年,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肤浅的了解,然而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己出生长大的那个时代,在后世中是如何被评价的。

很快,会议室里响起了窃窃私语。

“这个船是模型吧……当时咱们的旗舰比这气派多了!”

“这个采访的是什么人,怎么对燕王朱棣了解得比我们那时候的人还透彻?”

“快看快看,郑和郑大人被人立庙祭拜……”

----------------------

由于纪录片的内容和瓷器们的背景完全契合,没过多久,所有瓷器都“专心听讲”,心情随着纪录片的进度而起伏澎湃。

看佟彤这个“班主任”的眼神也逐渐变得友好起来。

忽然有人叫道:“快看快看,我们!”

复原画面里,一个非洲国王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个青花瓷碗,好像在看外星人的杰作;旁边一群王族欢喜赞叹。几个明朝官员在背景里颔首微笑。

瓷器们个个昂首挺胸,嘻嘻哈哈地点评:“还原度真不错!”

可这个画面也就是一闪而过。大家伸长了脖子,没有等到更深入的关于他们的介绍。

纪录片播放到接近末尾,开始总结:

“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威信,拓展了朝贡体系,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对外界的了解……另外还开拓了海外贸易,通过和外国交换丝绸、茶叶、瓷器、香料……”

瓷器们听到最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纪录片太差劲了!就给了我们一个镜头!”

“就是!我们明明是国礼!那些番王都恨不得对我们顶礼膜拜!”

“为什么瓷器不放在第一位!”

……

佟彤咳嗽一声。

有纪录片打底,众瓷器不约而同地住了声音。

“这纪录片说得很全面。”她这下终于说话有人听,“诸位虽然工艺精湛,遥赴万里,但在‘郑和下西洋’这幕大剧当中,也不过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嘚瑟嘚瑟就行了,我个人友情建议,千万别在人间瞎显摆,否则平白遭人笑话。”

瓷器们不知天高地厚,又刚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民间瓷器文化博物馆”落脚,看到的都是平凡庸常的同伴,自然而然地生出“唯我独尊”的心态。

佟彤知道,不给他们泼点冷水,这帮小宝贝儿们才不会服她管呢。

文物并不代表天然正确。很多文物只是空长了岁数,并没有天分去客串史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瓷器们头一次从人类口中得知,自己竟然没有那么重要,都不太服气。

卷毛小男生重新拿起手机登录游戏,一边嘟囔:“我们的工艺都是当时顶尖的,郑大人气你精挑细选,就是为了让我们代表华夏当时的最先进生产力……”

上一篇:以爱之名 下一篇:莲笙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