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距离(30)
宋乔阳讪讪地再次点了点头。
黎知燕不再说什么,她面带微笑地拍了拍宋乔阳的肩膀后便又对厨房里的陈瑞民喊道,“老陈今天我们喝点酒!”
陈瑞民炒得一手好菜,宋乔阳的厨艺也是跟他学的。
除了红酒炖牛腩,陈瑞民还做了鱼香茄子、蒜蓉菜心和一锅莲藕排骨汤。
“姜宁这回回来不再去北京了?”黎知燕夹了一块牛腩放宋乔阳碗里,问道。
“嗯。”
黎知燕满意地点了点头,沉思片刻,眼睛一转,便说道:“好啊,以前给你介绍女孩你就应付我。现在姜宁回来了,我介绍我们几个朋友的儿子给她认识认识。”
宋乔阳一听皱了皱眉,“妈,你别捣乱。”
“捣乱?”黎知燕一听就来劲了,憋笑道:“我捣什么乱了?捣谁的乱了?”
宋乔阳噤声不语,只是埋头吃饭。
见宋乔阳这样,黎知燕心里更加确定了。
“那好,我不介绍人给她。”黎知燕向陈瑞民眨了眨眼,“哎呀我儿子大了啊,他自有安排了。”
宋乔阳无奈地夹了一大块茄子放黎知燕碗里,“您就过好您自己的日子吧。”
他又看向陈瑞民求救,“叔您多和妈出去玩玩,别让她闲着,不然又天天给人做媒。”
陈瑞民笑着点了点头,朝宋乔阳眨眼,轻声说道:“我尽力。”
宋乔阳胃口极好地吃了两碗饭,吃完和老两口一起收拾,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提走装满了水果的袋子。
黎知燕倚靠在门口目送着宋乔阳离开,看着渐渐走远的宋乔阳,黎知燕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得意洋洋得对身后的陈瑞民说,“咱儿子的春天要来了。”
陈瑞民疑问地看向黎知燕。
黎知燕轻笑道:“等着吧,不出一年,这小子绝对能脱单。”
年末很快来临,这日是出发去南浜岛的日子。宋乔阳找了辆七座SUV来,五个人加上一些行李刚刚好能够坐满。
行驶了两个小时五人终于到了港口。
由于南浜岛远离大陆,所以五人把车停在码头,再改乘轮渡,从港口再坐两个小时的邮轮到达。
真正到达南浜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于然苒和纪盛祺已经因为晕船吐得再也不能吐出东西了。
于然苒虚弱地撑在姜宁身上,手却愤恨地指着同样虚弱地靠在泮子衡身上的纪盛祺,“你小子,你年轻能吃苦,但你也考虑考虑姐姐我啊。”
纪盛祺弱弱地摇着手,“姐姐冤枉啊,这谁能想到我们能晕成这样。”
说罢纪盛祺看向平和精神地站着的宋乔阳、姜宁和泮子衡,摇了摇头,“不,是只有咱俩菜成这样。”
民宿接待的人早已在码头等待,看到晕船的两人乐呵呵地说:“得,今天又倒了俩。”
民宿几乎在整座岛地势较高的地方,几个人提着行李费力地爬着台阶。到民宿的时候,前台有个老奶奶,她确认好信息后就把钥匙递了过来,同时提醒着,“你们可以先到四周逛逛,两三个小时后就是日落了。到观景台的礁石那去看,会是你们终生难忘的场景的。”
一行人点了点头便提着行李上楼了。
姜宁和于然苒一个房间。于然苒一进房间就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姜宁收拾好东西,给于然苒盖好被子,想着出去逛会儿再看会儿日落,便拿着钥匙独自出去了。
由于南浜岛远离大陆,交通特别不发达,就连来回的轮渡一天也只有两趟,所以整个岛算是完全未经过商业化开发的,就是一座美但普通的原始渔村海岛。
姜宁戴了顶棒球帽,拿着一瓶水就出门了。路过民宿前台时老奶奶还提醒着要不要多一个人陪着,山路崎岖很难走。
姜宁笑着解释因为晕船大家都在休息,她跟老奶奶道别便离开了。
海岛天气阳光明媚,虽然是冬天,没有夏日那浓厚壮观的浓积云,但好在天还是蓝蓝的。海水虽不是湛蓝色,但呈现出瑰丽的碧绿色,带上冬日灰色的朦胧感,脱去夏日热情的外壳,大海呈现出原本孤独壮阔的面貌。
姜宁顺着石阶往上爬,两侧草木丛生,芦苇长得比人还高,随着海风轻轻摇曳。
刚爬没多久,姜宁发现前头有一只小黄狗。民宿的老奶奶提起过,岛上有只流浪狗,是游客丢在岛上的,但吃着岛上居民的百家饭,也顺顺利利地长大了。这只小黄狗有个奇怪的爱好,一见到人就爱带着他们环岛。
姜宁走到小黄狗跟前,蹲下来它的挠了挠脑袋,小黄狗果然很受用,舒服地闭上了眼睛低下了头。
算是跟它交上朋友了,姜宁想。
果然,当姜宁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小黄狗快步地跑到姜宁的前面去,没跑多远就要停下来转头看向后头的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