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48)
“嗯。”
刘娜走进1床的病房,屋里站有五位家长,应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另加一位亲属。孩子,才8个月大,正躺在床上,欢快地挥动小胖手,两脚不停地来回踢着,好不快乐。
“孩子怎么不舒服?”刘娜走过去,先目测了孩子的一般状态。
“在当地医院治疗肺炎时发现肝功能不好。”孩子的父亲边说边从提包里取出数张化验单。刘娜接过,看到上面标示肌酸激酶竟然高过2千的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也均是远远地高出正常数值。这是什么疾病?看到这些惊人的异常数值,刘娜当真不知该如何下手。
刘娜抬头望了一眼这位父亲,“这些检查需要复查。”
这位父亲文质彬彬地颔首道,“是,我们赶到上海就是为了查个明白。”
下午,医院的化验结果出来,肌酸激酶甚至较两天前的结果更高。刘娜看着结果一抬头,刚巧见到神经科年资很高的主治医师李老师走进来,“肌酶升高的孩子在几床?”
刘娜迎上去,“在1床,李老师,你怎么亲自过来了?我带您过去。”
李医生边走,边言道,“这孩子是今早特需大主任看过的孩子,看到化验结果就给我打了电话。”
“怀疑什么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听到这个名词,刘娜才恍然大悟,虽然书本上有提过这类遗传疾病,但自己到此刻都没有想到过这一病种,当真惭愧,书读得再多,临床经验确实需要日积月累的增长。
“这么小发病的孩子确实第一次碰到。”李老师讲,声音轻轻的。
“事实上,他还没有发病,四肢运动非常灵活,只是偶然的机会在医院做肝肾功能检查时发现。”
“这样看来,住院时,完善肝肾功检查确实有必要。”李老师笑笑讲。
李老师查看过孩子回到医生办公室一一读阅检查结果。正巧这时特需大主任走进来,“小李,过来啦。这个病能明确诊断吗?”
“八、九不离十,明天抽血,做DNA测序,可以明确分型。”
“这种疾病多见吗?”
“我到咱们医院工作这几年,共有六百多例了。咱们国家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外的数据显示在活产婴儿中占1/4300。”
“发病率很高啊。”
“是呀,咱们国内可能更高,很多是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疾病最终致残,现在的医疗水平,我们也只是能够做到尽量拖后他坐轮椅的时间。”
“类似这样的疾病,整个家庭也会因病致残,因病致穷啊。”大主任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们走访过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那些孩子几乎生活在地狱里,十多岁之后便开始出现不能行走,最终常年卧床,肺功能、心脏功能一点点地衰竭下去,家里人也疲惫到不能够再顾全。最后,孩子全身褥疮,呼吸衰竭而亡,或者是一口痰活活地憋死。”
“国家的红十字会,能不能帮他们一把。”
“难。不少善心的发达人士过来捐赠,但我们也没地方接收,幸好前不久有个投资家建立了一个项目帮助他们。”李老师讲。
“这便好。”
听着主任和李老师的对话,刘娜心里忽然记起前不久在特诊部见到的一位富裕家长,她极其想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做些贡献,可是曾经在一次慈善会上交了钱,后期却不知所踪,到如今她也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机构。
慈善,到如今越发是行进艰难、丑态百出、信任全无。
面对诱惑,尤其是金钱权势的诱惑,多数人无法抵御,靠的却应该是完善的监督体制。这种慈善项目也应该可以做到三方监督,投资方、社会力量,再加之政府功能。
李老师声音温润清甜,似乎并不符合她的年纪,但是依旧保持这种纯粹的声音和心境,让人惊叹而赞美。她轻缓地继续讲,“国外有开展婴幼儿筛查,这项技术非常简单,孩子的足底血就可以查肌酸激酶,费用也不高,一旦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孩子的生存质量。对于这类疾病的家庭再进行普查,减少不幸生命的降生。我曾经看过一例,他家共养育了六个孩子,全是这种疾病。每个孩子活不到20岁便早早离世。”
“这个方案如果可行,我便在上海政协上提。”主任讲。
“谢谢主任。希望能够通过。”
“一次不行,我就提两次,三次,直到提到他们烦的不得不处理!”
“谢谢主任。”李医生讲着,眼眶几尽湿润。“其实,这些孩子们的心理伤痛,可能远胜于□□。多给他们些理解包容。他们中很多孩子,十多岁不能走路之后便是从此窝在家里。即便在学校,往往还要受到歧视的目光。家庭护理也跟不上,我们医院应该对应这些特殊疾病建立咨询、护理窗口,教育家长们如何护理,告之他们需要买哪种呼吸机、吸痰机,不要盲目地相信广告。这些孩子们应该活得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