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制花钱+番外(93)
陶宇是土生土长的桃花坳村人, 他父母是原本承包村里果园的四户农民之一。
他从小看着父母伺候果树,一方面也对果树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要子承父业。
但另一方面也深知在地里干活的辛苦。
幸好他从小脑子就聪明,虽然父母没给他报过什么补习班,但成绩在班里永远是拔尖的。
高考顺利的考上了帝都某著名林业大学,一路拿奖学金加保送,得以有机会实现他从事林业种植的梦想,又不需要像他父母这种传统果农一样, 风吹日晒还赚不到什么钱。
他暑假回家的时候就听说了村子改造的事情, 但那时他除了为村子高兴,并没有觉得这会对他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直到九月初,他听说改造村子的林总又把村里的果园全都承包下来了。
说实话,这是陶宇完全没有想到的。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爸妈承包果园三十多年,他非常清楚这里面有多少利润:除去各项成本,他家一年能有三万利润都算是年景好的情况。
只要当年稍微有点什么灾害或者市场波动,那就只能保本, 完全没有赚钱的可能。
小的时候陶宇不懂这是为什么,但等上了大学,学了这个专业他才明白,原来自家种的桃子是已经过时的品种。
这个品种不论是抗病害能力还是口感甜度,都比不上一些新改良出的品种,所以种它可谓是受力不讨好,能赚钱才奇怪呢。
他也劝过父母换一换果树的品种,但是陶爸陶妈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买树苗不花钱么?他们家承包了村里五十亩果林,如果按照一亩地种45棵果树,一棵果树300元算,那把这五十亩地都换苗就需要六十多万。
家里哪拿的出这笔钱呦。
何况现在家里果树的品种虽然不怎么样,但好在还都在结果期。
每年虽然赚的不多,但也不会亏。
可如果换成小苗,那等小苗长大的几年里,家里可就要亏钱了。
再说了,他们都五十多岁了,也没什么文化,学不会什么新知识了,如果是种之前的品种,那凭着经验,就算种不好也种不坏。
但照顾新品种就不好说了,万一再照顾死了可就赔大了。
还是别折腾了,等陶宇毕业他们也就打算颐养天年了。
剩下的这几年,就这么着吧。
听完父母的话,陶宇终于明白了这件事儿的症结所在:他们家是小农经营,求稳是第一要务,投资策略永远都只会是保守型。
但明白归明白,陶宇也难免觉得有些遗憾:
他们村子的地是真的适合果树生长,看着明明有这么好的水热条件,村里的叔伯们也不是不勤劳,却就是赚不了什么钱……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陶宇就一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有大型农业公司把自己村子的地都承包下来——
那时候不仅村里人可以颐养天年,只拿地租不干活。
大公司也会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让这块土地产出应有的价值,而他自己嘛,也可以搭个顺风车,找个离家近的工作。
等了这么多年,大公司终于来了。
林鑫打量着眼前的陶宇,她昨天已经在电话里听村长说明了他的来意——推销果树苗外加推销自己的。
说实话,村里的土地才刚刚承包下来,再加上林鑫觉得就算需要移植树苗也可以等到明年春天,所以她在接到村长的电话之前,是真的还没有想过树种改良之类的问题。
但既然现在陶宇主动找上门来,她也有兴趣听听他怎么说。
“林总。”
陶宇在等林鑫回来的这些天里,早就打好了腹稿。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接,也就不和您寒暄了。”
“我家就在村子里,对您改造村子的计划和果园产出都比较熟悉,所以就斗胆给您算了算您租的一百亩果园的收益。”
“您承诺每户买了房子的业主都会赠送200平果园的使用权,一共90户,所以赠送出去的果园面积大概是30亩。也就是说,您自己经营的果园会剩下70亩。”
“我家原先承包了50亩果园,年景好的时候每年一共有3万多块钱的利润。但这是在果园里的活儿大部分都是自己干,只在农忙的时候请几个小工的情况下。”
“而显然您是不可能自己去田里干活的,所有地里的活您都得请人。”
“就算您请的人更专业,果子的收成和品质会更好,但再加上土地的租金,成本和利润综合下来,每亩地最终的利润也会和我们自家种差不多。”
“也就是说,您这70亩地,每年能挣5万块钱都是好的情况。”
陶宇说到这顿了顿。
“您投资这么大,肯定不是想每年挣5万块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