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407)
胡蝶随即连发两则辟谣启事,痛陈马先生也是受日本共同社发出的故意诋毁宁铮的新闻蛊惑,其诗“造谣生事,设想之奇,造事之巧,目的盖欲毁副司令之名誉,冀阻止其反攻。愿我国人悉烛其奸,而毋遂其借刀杀人之计也。”
但伤害已经造成,而且是永久性的,虽然马君武先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于翌年“一?二八”事件后刊载了一封《致汪、江电》,此次目标直指“不抵抗”政策的始作俑者——江先生,其中有“国事败坏至此……乃江兄坚持‘对内不妥协,对外不抵抗’之主张”,是“对内面狞如鬼,对外则胆小如鼠……东三省之沦亡,上海、吴淞等处之丧失,与其说是被日本侵略,无宁说是被军政当局所断送。”但他那首威力巨大的打油诗给国人留下的最初的印象已无法磨灭。
甚至时至今日,一提起这起历史事件,多少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不都还是这首诗么?
但奉九也意识到,即使这些人都发表了声明,又能如何,作为守土有责的东北军统帅,宁铮的做法,难辞其咎;而他的私心,也是无法宣之于口的。
奉九想起老帅临终前还说,只要自己在,宁铮就不会犯浑;可是她真的做到了么?
易地而处,她有决心让战斗力明显有差距的宁军官兵去与日本人血战到底么?
奉九的心下,一片悲苦。
第90章 衣带断
国土沦陷,宁铮没有放弃奢望,仍然在等待国联介入;国联在“九一八”第二日的确发表了紧急通告,可要求的却是“双方保持克制,两国立即撤兵”,几天后的闭门会议上,倒是有不少国家提议要对“无端侵犯中国国土”的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严重依赖从几大西方国家进口战略物资的日本当局一时间惶恐不已,但很快就提出一个相当狡猾的建议,要求国联派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这个缓兵之计果然奏效——不但为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的时间,更是一举麻痹了宁铮和南京政府,失去了将立足不稳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东北的最佳战机。
在宁铮焦急地等待国联调查团到来的时候,东北老家传来两个消息,一好一坏:好的是——紧急时期接任黑龙江省主席一职的奉系高级将领马占山将军,率部打响了江桥决战,可以说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军有组织、有领导地抗击日本侵略而发出的第一枪。虽然很快就因为战线拉长后无接应而以失败告终,但还是以接近一比一的敌我伤亡比例,及打下一架日军军机的战绩,而让全国人民情绪为之一振。
坏的消息则是:有一个小丑跳了出来,给宁铮本已千疮百孔的名声雪上加霜;这个人就是宁铮的五堂弟——宁锋。
宁锋的父亲宁作孚,忠厚老实,对弟弟宁作相也就是老帅感情极深,一肩扛起报杀父之仇的重任,几经周折,差点死在狱中。
后来又不得不出来与他一起剿匪挣身家,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们歼灭了辽南巨匪杜立三,后在追杀另一匪首“杨花子”时,为了掩护老帅,不幸身亡。
老帅大恸下,把二哥的五个孩子都接来一起养育,同时把几百亩良田转让给寡嫂收租,更是为宁铮和与他年龄最接近的宁锋,专门聘请了杨景镇、白永贞等前朝大儒为西席。
他们一起学习了众多儒家经典,年龄稍长,又一起到基督教青年会学英文;为了不落后于时代,掌握现代教育体系的知识,老帅又给他们延请了当时的奉天测量局局长陈蕙生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
宁铮的学习能力傲人,入门极快,各位老师不用看老帅面子,只要如实汇报即可,都免不了对这个天资聪颖、勤勉上进的学生赞誉有加;而宁锋则虽资质同样出色,但欠缺在勤奋与韧性上,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宁铮。
但他不这么认为,只一味觉得各位老师势利眼,都想拍老帅马屁,于是心里这口气儿就没顺过。
学业上斗不过,心思越长越歪,加之生性顽劣,打娘胎里就带着股邪性,所以没少惹祸。
但每次即使是他带头作妖,被各位苦他久矣的教师告到老帅处,也只有宁铮挨打受罚的份儿,而老帅则从未责骂过他。
彼时宁铮到底还是个孩子,有一次挨罚后,实在气不过,终于放声大哭,痛诉父亲太偏心。
老帅看着从小骂不吭气儿、打不落泪的三儿头一次哭成这样,只能撇了往常的冷硬,大概是生平第一次,也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把他抱在怀里,安慰道:“爹知道你冤,可我一想起你二大爷……我还能对那个孩子下得去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