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九里(260)

作者:奉小满

奉九立刻身子矮了半截儿,小心翼翼屈膝上前,把已经放得很稳当的花罐又往里靠墙挪了挪,这才直起身子松了口气,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毁了这国宝,同时心里也在惋惜着老帅真是暴殄天物。

宁铮一直在旁边看着奉九打理这些花儿,猛然看到奉九骤然间矮了身子的惶恐样儿,正自不解,这才把目光转到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花罐上,待细细瞧了几眼后,就明白了其中端倪,不禁哑然失笑。

距离晚宴开始的时候还早,宁铮又拉着她到了后面库房里的一间密室,接过府里管家双手递上来的钥匙,打开大门,进去后,宁铮就把平放在一张长长台案上的一卷卷画轴展开,奉九一看就被迷花了眼:王献之的《舍内帖》、李昭道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满眼稀世珍品,都是难得的真迹。

奉九的眼睛亮了,转头望着宁铮,也不说话,但那双分外明媚的大眼睛已经表露了很多。宁铮的脸微微有些红了,这可能是与奉九相识以来,她头一次能这么满心满眼地望着自己。

奉九一样样细细地看着,和宁铮交换着感受。她忽然发现一张古画,大概是历经几朝几代,辗转于多人之手,导致画面上一片污垢,且未署名款。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幅画作笔墨精湛,湖水画得尤其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奉九不解地抬头看向宁铮。

宁铮笑了,“这是差不多三年前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残次品堆儿里淘换出来的,我觉着虽然品相很差,但笔力雄浑、质朴刚劲,很入我的眼,所以就花了很小一笔钱买下;后来找人掌眼,说是“南宋四大家”的李唐真迹,叫做《烟寺松风图》。我这是腾不出手儿,要不早找靠谱的人给清理修补了。”

奉九不禁对宁铮的魄力表示敬佩:即便她也觉得此画不错,但一看到如此污浊,只怕也不肯买下了。

宁铮对此也颇有些自得,说自此后书画收藏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淘宝淘出来的有古籍、文玩、和书画,上至晋唐五代,下至宋元明清,“总共六百三十一件。”宁铮转圈儿指指堆得满坑满谷的老宝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这些珍品都被运回奉天,收藏于奉天博物馆。

“你再来看看这几幅画。”奉九被宁铮拉到最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里放着几张石涛的画,奉九知道石涛是宁铮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就是在帅府他们的卧房里,也挂几张这位南明遗族著名山水画家的画作。

“应该是石涛的真迹了。”奉九看着眼前几幅画,光看落款应该都是石涛,也就是苦瓜和尚晚年的画作,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颇得其张力十足的奇丽真谛。她自己则只喜欢恽寿平发扬光大的没骨画法的花鸟画:用笔爽利而含蓄,设色洁净而秀润,她和虎头师从李先生时,没少摩南田先生的画作。

“都是假的。”宁铮苦笑着摇头叹息。

奉九大吃一惊,“怎么会?”她此刻真恨手里没有一柄放大镜,只好俯首下去,将一张脸都恨不得贴上了这几幅纸本设色画,细细研读个中真义:但见用笔粗中有细,墨色干湿并用,画面奇趣充沛,千真万确是苦瓜和尚晚年的调调儿。

宁铮笑着把她拉起来,“都是张大千画的。这个促狭鬼。”

后来被称作“东方之笔”、创建了“大风堂派”泼墨泼彩技法的张大千还没有名满天下,只是比宁铮大两岁的年轻人而已,从三师傅李瑞荃那里学来了制作伪画的种种诀窍,曾以仿南宋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山水画家、鉴定大家吴湖帆而洋洋自得;后来因石涛的画作在这个时代备受尊崇而仿上了瘾,又以假石涛从山水画宗师、自诩“石涛鉴赏第一人”的黄宾虹那里骗走了真石涛,足可见其以假乱真的惊人功力。

就像后来的书画鉴赏家傅申夸赞的那样,“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变石涛,要变八大就变八大,要变唐伯虎就变唐伯虎。”八大就是八大山人,另一位南明遗族和尚画家朱耷。

据说现存于世间的石涛十之六七的画作,揭开表层,都能找到张大千的花押。

奉九再仔细看了半天……还是看不出哪里有假。也是,能把鉴定大家都糊弄过去,还指望能从画纸墨色上看出端倪,那也太儿戏了。

奉九转念一想,笑了,“看来是吴湖帆先生帮你鉴定的伪作。”

宁铮笑着接道,“可不是。不过吴先生也直言不讳,说要不是他先在张大千那儿上过了当,说什么他也不敢相信这石涛都是伪作。毕竟当初的《双猿图》,他自断确为祖上所藏后流失的,所以才花了几万银元高价购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