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惊华/这个御史,我罩了(107)

作者:烟火闹

“山西屏障如同虚设,京城统共十万禁军,如何与之抗衡,依臣之见不如迁都南京,可暂避风险。”

“不错,等我大周兵强马壮再夺回京城便是。”

“大军三日便到京城,万岁早做迁都打算为妙。”

……

成德帝登基不足一日,满朝文武半数想要迁都,沈若作为女子都不能理解这些男官心里怎么想的。

她如今是巡按御史,有资格参政。

沈若上前几步,“万岁,臣有不同意见。”

成德帝之前和沈若一起主持过会试,对沈若印象颇好。这次沈若去山西,不但查明庄敬太子真正死因,识破晋王谋反,又和陆湛一起查明榆林卫惨案,可谓功劳不小。

是以,对她很少期待,“沈大人,你说。”

沈若拱手,“臣不赞同迁都。晋王虽有二十万大军,京城也有十万禁军。何况京城城池固若金汤,到时我们只要派出将领退敌即可。如若南迁,再想夺回京畿之地难比登天。前朝南迁,偏安一隅两百年都未能收复失地。皇上,还请三思。”

沈若这话一说,那些主张迁都的官员立刻出声反驳。

“沈大人说得倒是轻松,二十万蒙古铁骑,大周只有十万禁军,怎么打?谁去打?”

“蒙古人真的打进来怎么办?皇上才刚刚登基一日就要做俘虏吗?”

“我们所有人的家业都在京城,万一蒙古人攻进来,几代人的积累就全没了!”

沈若冷笑,“仗还没打,各位大人何以认为大周输了,十万禁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平西将军就是靠这十万大军击退了鞑靼东部。”

“这……”

双方争论不休,成德帝也被说得一会儿想迁都,一会想迎敌。

无奈他只能看向徐资和陆湛,如今的大周脊梁。

“徐阁老,陆大人,两位怎么看?”

文武百官终于禁声,也巴巴地望向二人。

朝堂上南人居多,但家宅和产业多在京师,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当然不愿举家搬迁。

徐资拱手,“臣不赞同迁都,晋王与蒙古虽有二十万大军,但他们长途奔袭,又粮草不备,我们只要充分准备,定能守卫京师。”

严信倒台,徐资为首辅,且徐资一向谨言慎行,他说的话群臣信服。果然徐资说完,群臣稍安。

成德帝又问,“陆大人怎么看?何人可帅兵迎战?”

陆湛心里早有成算,昨日平反景王,他连夜召集兵部和五成兵马司,已有对策。

他道,“京城九门,可派九名将领负责一门,大军压境,九门关闭,无令不得开城门,违令者斩。十万禁军于城外列阵,共同迎敌,兵后退者,后列斩前列。将后退者,兵斩将。”

群臣闻言,无人反驳 。

打仗他们不懂,陆湛是平西将军,从无败绩,他说能打,想必这仗就能打。

“何人为将?”‘成德帝问。

陆湛说了几个名字,顾昀、魏池、牛允……沈清、仇万里。

一听仇万里群臣炸锅了!

“仇万里居然还活着?”

“先帝有言,仇万里此生不得征战沙场!”

“这么多年销声匿迹,仇万里还能上战场吗?”

“仇万里是太皇太后旧臣,并无罪过。他在北地驻守二十年,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

“你这么说什么意思?难道还真让仇万里上场不成?”

果然,陆湛抛出仇万里,成功转移话题,群臣的焦点不在迁都上,而是讨论仇万里能不能上战场。

成德帝倒是极其欣赏这位老将军,幼年时听过他颇多事迹,“陆大人可知仇万里在何处?能否宣他上殿!”

陆湛早有准备,“自然,臣这次平西多亏仇将军相助,他就在殿外。”

“宣仇万里上殿!”

群臣回望,只见一个穿着布衣的老汉,站在大殿外。

在小太监的引领下,仇万里一步步走到御前,“草民仇万里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仇万里起身,群臣这才得见,这位消失二十年曾经叱咤风云的昔日战神。

仇万里修了面,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束起,然满面沧桑,可知他这二十年过得并不如意。

壮志难酬,将军扼腕,仇万里此生,真是成也太皇太后,败也太皇太后。

成德帝显然没料到仇万里已是这副光景。

仇万里先一步拱手道,“万岁,臣这二十年一直勤练武功,并没有丝毫荒废,请万岁准许,臣只要有一口气在,便誓死护卫大周。”

*

仁寿宫,夜深露重。

太皇太后坐在塌上,手里摸着那把木质的小剑,似乎陷入了沉思。

李嬷嬷不敢打扰,只将旁边的灯芯剪短,让烛光更亮一些。

上一篇:替嫁给病秧大佬(美食) 下一篇:青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