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番外(6)

作者:郭予习

风有些大,高瞻把脸缩在围巾里,晒着太阳溜达到东门附近的漫咖啡,看到坐在窗边角落的白明已经提前到了,便大步流星进到店里随意叫了杯手冲咖啡。

第5章 5

入职前张梦睫和袁祝透过底,实习媒体专员的岗位工资低但是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活儿特别多。果不其然,袁祝刚一入职还没把同事认全和呢,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事务所十周年的庆祝趴体。

昨天晚上袁祝睡下之后,再一睁眼已经日上三竿。翻身玩了会手机之后,袁祝不情不愿地离开温暖的被窝,简单洗漱,到超市买了面包和咖啡饮料,然后边开车边解决早饭,匆忙赶去实验室。

其实袁祝的本职是做实验的科研人员。去年年底袁祝正式从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在英国飘了四年之后,袁祝决定让自己休息半年,回国放松放松精神,然后等九月份的时候再按部就班地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第一站博士后的工作。

说是休息半年,但袁祝根本就不是一个允许自己闲下来不做事的人。

她刚回国第二天还没开始倒时差呢,就殷勤地拎着从英国带回来的礼物前去拜访自己硕士时候的导师苏大华研究员。袁祝硕士时候是苏老师比较喜欢的学生,小姑娘性格好、不矫情,做事勤快,执行力强,科研素质优良,善于独立思考,总归有这样特点的学生肯定是导师们的心头肉。再加上现在袁祝到世界知名大学帝国理工这么镀了一层金之后,老苏看袁祝更是格外顺眼。

老苏的课题组家大业大,人多钱多。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课题组里绝大部分人是勤勤恳恳做科研的,但林子大了,自然而然少不了浑水摸鱼坐享其成的,更有甚者,组里这几年还有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老苏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他倒也不为难手底下的年轻人。

可问题是老苏坐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位置上,上面下面多少双眼睛都盯着他呢。去年一年老苏课题组的成果质量很一般,年终总结大会上,老苏全靠一张嘴胡吹神侃,把灌水的幻灯片讲得天花乱坠。可是紧接着老苏发言得青年才俊刘鸣炜研究员,汇报内容丰富,成果创新,从头到尾全是干货,一滴水都没有。这么一对比,苏主任反倒不如曾经在自己组里做博士后的刘鸣炜了。

于是研究所年终总结大会还没完全开完,所里的大领导就趁着午饭的工夫在食堂截住老苏,明里暗里地敲打他。

据刘鸣炜向袁祝透露,上个月老苏动用了挺多自己的人脉关系,给组里要出站的博士后保了一篇Nature子刊的文章。而袁祝敲门来拜访老苏的时候,老苏正巧一个人猫在办公室里掰着手指头算计着组里还有谁在今年内能再发表几篇文章,毕竟一篇《自然·通讯》上的文章是远远达不到大领导的期望值的。

袁祝话里话外问老苏组里需不需要免费劳动力。说白了她就是想看看这半年在北京赋闲的时间里能不能有机会补补实验,把她硕士时候没能发表得一部分数据也“回收再利用”起来。这样一来她既能在硕士导师眼么前刷刷存在感,多表现表现自己,也能再给自己增加一篇“代表性学术文章”。

老苏了解自己这个学生写文章的能力和水平,听了袁祝的计划不禁兴致勃勃地给学生画起了大饼,欢迎袁祝随时回到组里来做实验,需要什么试剂直接去找秘书订购,一定争取有好结果,发篇好文章。

见老苏态度这么积极,袁祝很是高兴,但她又有点心疼自己这位导师。老苏人好,所以学生们都挺喜欢他,但也正是因为老苏脾气好,总是默默扮演着“保护伞”的角色,所以时间长了,组里确实有人有点儿蹬鼻子上脸。

老苏本人科研水平不错,前几年手底下也一直有学霸级别的博士后,所以借着几篇大文章,老苏坐上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位置,也算是当官了。但当了官的老苏眼瞅着头发越来越稀,皱纹越来越深。袁祝心想,因为科研做得好所以升官的老苏如果在任期间科研成果不够,那么他就会沦为研究所的笑话,这件事情也会变成高年级博后和博士忽悠低年级小白们的谈资,然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像她曾经从刘鸣炜那听来很多大料然后又添油加醋二次创作把八卦又“传承”给师弟师妹那样。

说白了,老苏是个好人,也是个好老师,更是做科研的好手,但老苏既不会搞人际关系,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也不会搞政治,老谋深算,阳奉阴违,藏巧于拙,韬光养晦。除了肚子有点大和不近视戴眼镜之外,说白了老苏是个极为典型并且非常符合标签化的科研学者的人。所以老苏面对组里一帮鸡飞狗跳的人和事的策略就是和稀泥,面对上面各方势力的策略,则是学者典型的作为,谁掌权就依附谁,谁当官就忠于谁,说好听点叫不搞派系斗争,说难听点儿就是墙头草,那边都能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