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遥远的距离+番外(12)

作者:夏末秋

“可能吧。”何煦摸了摸鼻子,“对了,你有电话吗?”

“有。”

他拿出手机,“你号码多少?”

号码……她不好意思地扯了扯嘴。她昨天刚换了本地卡,号码还没背熟。

何煦显然错解了她的犹豫,慌忙解释,“你别误会,不是我想要,是李老师叫我做一个班级通讯录,你没在,其他人都……”

“你号码多少?”阮夏打断他。

何煦茫然,缓缓报出一组数,“132……”

阮夏迅速拿出手机按下一串数字,下一瞬,何煦兜里的电话响了。

“这是我的号码。”她歪头,笑望着他,“顺便告诉我,是多少?”

何煦微怔,挠着后脑勺,发出呵呵的傻笑。

**

早自习时,阮夏发现文静的英语书也是旧的,上面还写了不少字,不由好奇,“你也去上预科班了吗?”

“对呀,怎么了?”

“没什么,我就是好奇你们怎么都提前上课。”

“没办法啊。”文静怅然地叹气,“临川高手如云,进度又快,不提前学一点,怎么跟得上。”

阮夏听得出文静并非妄自菲薄或故作谦虚,相反她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不想做凤尾,所以只能努力向前。

那自己呢?孤胆闯入绝世高手们的比武圣地,还不如人家勤奋苦练,要怎么自保?

**

阮夏很快明白那些去上预科班的同学做了一件多么明智的事。

他们这一届刚好赶上新课标改革,书变大了,内容也做了调整,例题被分为三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然而,这个据称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改变却不受老师们待见,尤其是李立秋,在第一堂课便直言不讳表示,“这套教材太浅,不适应高考难度。”

于是,讲课时,简单的例题直接被无视,中等的一句带过,至于难的,她的讲法是把它变得更难,“好,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一些已知条件,做一下延伸……”

除了难度,李立秋讲课的速度还很快,常常是阮夏还没弄清楚上一步,她已推导出新的公式,新的解题技巧。

阮夏没办法,只能一股脑先记下来,课后再慢慢研究,可没等完全消化,新的知识点又来了,日欠一日,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每一次的随堂练习都把她打击得体无完肤。

她曾悄悄问过周娅,“你有没有觉得李老师讲得有点快?”

“岂止有点快,简直是开飞车。”周娅吐槽,“要不是上过预科班,我都不知道她讲什么。”

好吧,她没上过预科班,所以听不懂。

不过,同样是没上过预科班的何煦和陆昱辰显然比她要好得多,特别是陆昱辰,几次数学小测都是第一,这让阮夏不得不怀疑起自己的智力,只能更加用功,希望勤能补拙。

可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来不是必然。

第一次月考结束,李立秋把她叫到办公室。“这次考试,你考得不是很理想。”

哪是不理想,简直糟透了。物理刚刚及格,数学更是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38。

卷子发下来的那一刻,她犹如五雷轰顶,脑袋一片空白。尽管考试时就猜到不会有好成绩,毕竟有那么多题不会做,可没想到会差成这样。

她忘不了文静看到她分数时脸上的震惊和疑惑。

不用猜,她也明白文静在疑惑什么。这一个多月,自己成天埋头做数学题,下了那么多苦功,结果就考了这么点分数,连自己都想不通,更何况旁人。

“你其他科都还好,就数学和物理稍微差点。”李立秋看了看成绩表,“是不是这两科的课听不懂?还是怎么回事?”

双手背在身后,阮夏紧抿着唇。她要回答听不懂吗?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笨?

李立秋显然是习惯了这种问答模式,自顾说道,“你入学考的成绩不错,按理底子是扎实的,可能还是方法问题。”

“高中数学跟初中不同,要学会融会贯通,不能生套公式,要举一反三。比如这道题,”李立秋随手指出她做错的一道题,“前面求实数m的值和画y=f(x)的图象你都做对了,但后面增加一个条件,告诉你函数f(x)在区间[-1,|a|-2]上单调递增,让你确定a的取值范围,你就不会了。其实只要把m带入,由图象可知,f(x)在[-1,1]上单调递增……”

经李立秋一点拨,阮夏立刻算出正确答案。李立秋欣慰地点头,“你看,知识点你已经掌握了,只是比较散,串不起来。”

“其实,我们考的很多题型都是公式的变种,要在理解基础上灵活判断。”

“下去再多做些题,等熟练了就好了。”李立秋鼓励道,“一两次考差也没有关系,慢慢来,老师相信你能行。有不懂的,多问问同学,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