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医(136)

作者:沉舟钓雪

小厮褔平连忙上前去接过,药碗摸到手里恰是不冷不热,褔平不由惊奇道:“这是才熬出来的药?怎地这就凉好了?”

现今天热,什么都凉得慢。

江慧嘉去熬药的时间又不长,所以褔平有此一问。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傻,江慧嘉顿了一下才说:“药倒入碗中,再将药碗浸入凉水当中。不消半盏茶时间,自然便凉了。”

程庸听到两人谈话,这时笑骂褔平:“可见是你往日里怠懒动脑,这样的问题也要问江娘子?”

第110章 粟水县令程庸为彩霞姑娘

江慧嘉请程庸喝药,一碗稀释过后的十滴水下肚,程庸顿时精神一震。

只觉得混沌的大脑为之一醒,满身的暑气竟立解不少。

程庸心中暗赞药效,又问江慧嘉道:“江娘子的医术竟是看书自学的?”

这个问题之前张捕头提过,江慧嘉也说过。

程庸这时候再问,倒也没有质疑的意思,只是表达一种惊奇。

江慧嘉知道,对外行而言,可能很难理解自学医术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他们或许觉得惊奇,但也未必会想太多。

而她正是需要这样不停地向旁人灌输“她的确自学成功了”这样的观念,这个事情认同的人越多,在日后就越不可能再被拆穿。

当谎言说上一千遍,很可能它就成了真实。

当一件事情无数人都认同,剩下的就算再有人质疑,又有什么意义?

而像程庸这样明显身份不凡之人的认同,就更有作用了。

江慧嘉微微笑道:“最初是为照料我家相公而学,学得多了,到后来反倒真正上了心,因此也渐渐尝试为乡亲们调理些小毛病。”

她现在其实就相当于乡村赤脚医师这样的角色,好在这古代不是现代,没有行医资格证这样的说法。否则这要是在现代社会,她敢说她看了几本医书就出来行医,嗯,保证不会被听到的人打死。

人家一准抓着她扭送相关机构了。

程庸还点头道:“都说久病成良医,江娘子虽然自身未病,但与宋郎夫妇伉俪情深,为其学知药性病理,用心实在感人。”

他跟宋熠聊得一段时间,两人倒有点结成忘年交的感觉,他还亲热地称宋熠为“宋郎”。

宋熠看了江慧嘉一眼,也含笑道:“我腿伤至今,的确是多赖娘子照料。”

几人又闲话了几句,胡静生来往问江慧嘉要不要摆饭。

江慧嘉今日去了一趟镇上,早先说好是要回来吃中饭的,只是因为治疗程庸,耽误了些时间。但饭菜是胡静生早先就做好了的,原就只等着她回来吃。

江慧嘉就留程庸三人在家中用饭,程庸略一犹豫,便应了下来。

好在胡静生中午做饭时惯常是要多做些的,江慧嘉常常收到病人送礼,家中食材也丰富,又从镇上带了些烧鸡等熟食回来,待客也勉强够了。

饭间,程庸也没讲究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又与宋熠聊到了青山村一带的农耕诸事上。

宋熠可不是江慧嘉这个农盲,他虽然是读书人,但从前腿未伤时,也是下过田的。因此说起农事,他竟也样样知晓。

程庸又问他周边农民的生计如何。

“村中多是水田。”宋熠说道,“我们粟水是富县,主要在于气候好,田地好,一年水稻能种两季,要求温饱倒也不难。但毕竟村民中自己手上有田的少,佃田种植的多,因此温饱以外要再宽裕的也是极少。”

程庸抓住关键问道:“多是佃田?”

“不错。”宋熠道,“村中田地十有五六是郑家所有,因此村中乡亲,有许多都是郑家佃户。”

这个事情江慧嘉都是首次听说,这虽然是常识,但原主不曾关注,她也不曾关注,这时乍听来,竟有种一惊的感觉。

郑家果然不是一般的地主官宦之家,青山村算是离县城远的,都有十之五六的田地是属于郑家,那在整个粟水县,郑家又占有了多少私田?

程庸又问:“听闻郑家最擅种植黄花和龙牙百合,因此带得全县乡民跟随学习,甚至使得粟水县由此而从贫县变成了富县。那村中种植此两种作物之人又有多少?”

他问的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宋熠是何等聪明之人,由此不免猜测他的来历和深意。

但宋熠心中虽有猜疑,回答问题时却并不迟疑。

盖因这些问题只要对方肯用心走访,多多深入去问询乡邻,也总能知道答案。

宋熠便道:“青峰山上其实有一大片近五顷的山田是百合田,只不过这些百合田也俱为郑家所有。而自家种黄花的,村中倒也有几户,但黄花的种植虽然不难,采摘和熬煮晾晒却都十分磨人,真正年年都种的也不多。”

上一篇:予你绝对宠溺 下一篇:光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