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气运权臣(53)

作者:桃鱼

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奏折是谢幼卿发出的,那么定是谢幼卿的主张或者是谢幼卿背后之人授意,想借弘亲王辅政,架空太后的权力。

所以让谢幼卿上这道奏折为弘亲王辅政投石问路来了,更有甚者,可能是弘亲王亲自授意谢幼卿上折。

而谢幼卿敢上这么一道折子,便是说明他已经投入弘亲王一党了。

这个谢幼卿,何其狡诈,先前第一回 召他来慈宁宫,他口口声声要效忠于她不过是缓兵之计,一旦弘亲王来拉拢了,便立马投入弘亲王的阵营中去了,她平生最恨这种首鼠两端、欺上瞒下之人,等有朝一日她把大权收拢回来,第一个收拾的人非谢幼卿不可!

但眼下如何处置这道折子实在是个大大的难题,太后手中捏着这道折子,真如捏着一块热炭一般棘手,“留中”是不可行的,顾命大臣那边恐怕也在盯着这道折子,想必弘亲王一党已经事先和他们通气了。历来举事都讲究一个快字,她失了先机,在这场政权的争夺里便落了下风。

但,只要幼帝还在她手上,她就有裁决政事的话语权!

太后突然又提振了几分斗志,立马召集了顾命大臣来商议,她声色疾厉,以幼帝的名义驳斥这道折子是狡言乱政,先帝临终只令顾命辅弼幼主,未曾有一字提及弘亲王,怎可违背先帝遗命,妄议增添,如此置大雍朝皇威何在?祖训何在?谢幼卿身为帝师,提出与先帝完全相悖的议论,究竟是何居心?

尚任等四大顾命虽态度温和却是寸步不让,一致赞成让弘亲王与他们一同辅政,说祖制遗命非是一成不变,可视国情需要而作变通。世宗一朝之所以能开创太平盛世,便是在主少国疑、国基未稳之际由幼帝召怡亲王和庄亲王入朝辅政,稳定政局,之后文治武功,天下承平,万民安乐,为幼帝亲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更令太后惊怒的是,尚任等四大顾命还朝她发难了,说先帝令他们赞襄政务,辅弼幼主,并未有一字说明要他们听命于太后,太后只需代替皇上在他们拟好的奏章上盖印玺,而不该对折子有过多的意见,这才是遵从先帝遗命。

这是打算彻底否认她这个太后的政治作用了,历朝历代,那些权臣勾结,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残杀孤儿寡妇的事还少吗?太后不能不惧,尤其是如今后党还羽翼未丰,不足成势,几乎没有什么招架之力。

但太后再惧也知道自己不能退,一旦自己松口,今后还会有几十封诸如此类的奏折递上来,那时声势浩大,群情汹涌,她便更没有说话的份量了。于是她以不盖皇帝印玺为由逼迫尚任等四大顾命拟写驳斥之旨。

奏章不盖皇帝印玺,便发不下去,这一招着实够狠!

谁知尚任等四大顾命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有了应对之策,太后只是将她不同意的奏章不盖印,而他们竟将所有的折子都不处置,于是折子都堆在奏事处,正如釜底抽薪一般,朝政停摆了。

如此便等同于四大顾命一方和太后一方两相对垒,互相卡了对方脖子,都不想让对方活命,就看谁先顶不住松手了。

没想到,事情还是朝着太后最不利的方向进行了,就在朝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的时候,元老重臣、六部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给事中等清议衙门,竟一起上疏奏请弘亲王入朝辅政了,加上大雍朝的朝政停摆了几天,致使太后终于顶不住压力,在同意弘亲王入朝辅政的谕旨上盖了皇帝的印玺。

这一战,自是太后落败,首辅尚任为首的四大顾命和弘亲王一党的胜利。

为庆贺弘亲王入朝辅政这一计策终于成功,幼卿昨夜应约在首辅尚任的私宅畅谈欢饮,言谈间尚任多次提及谢幼卿的献计实在是妙极,否则对于太后使出的那道杀手锏,他们还真应付不下来。

而谢幼卿虽事先饮用了消酒丸,但此回尚任等人频频劝酒,谢幼卿便不觉饮得多了些,出来不久后药效消失,他浑身疲软无力,便令淡清扶他到漫湖边上的树林中小憩一会,之后的事儿便都记不清了,今天又是七天一日的休沐,便睡到了辰时末刻才起,醒来后头中尚有丝丝钝痛。

之后淡清侍候他洗漱更衣,谢幼卿服尚精致时髦,从贴身里衣到衣上的配饰皆十分有讲究,贴身衣物要穿天丝绒的,天丝绒产自西域天山,由天山的山羊绒和桑蚕丝织就而成,薄如蝉翼却极保暖,还能养肤,一小匹便作价黄金百两。衣上的配饰则根据衣裳的颜色和款式,要佩上珠串、玉佩、香囊、扇袋……服侍他更衣原要比别人繁琐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