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同人)[综历史]衣被天下(245)

作者:洛娜215

洪武帝就是这心情。

可以,但没必要啊。

然而,人的悲喜果然并不互通。木白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户部看来苦恼不已的问题于外国的使者来看,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大明独特的采购策略,并不以为这是政治活动。

可能是因为前宋的专营制度给这些“使者”们带来了错觉,他们将大明把所有贡品收下并且给钱的形式当做了明朝的“专营制度”。

虽然对明朝政府怎么什么都不让民间卖感到有些奇怪,但因为大明官方给钱非常大方,而且全部收下也免去了其在内地停留发展贸易的额外开销,这些“使者”习惯后对此也挺满意的,并且很愿意多来几次。

首要代表就是日本。

日本国是岛国,又是多地震、多台风的灾难之国,加之如今其国内又处于南北对峙状态,能拿出来的贡品十分有限。但每次他们漂洋过海带回去的赏赐却十分富裕,所以日本简直是将来大明朝贡当做了刷日常,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次。

大明对于他们拿出的工艺品、木材还有刀具都没什么兴趣,起初基于对方藩属国身份多次忍耐,但在发现对方一艘船朝贡货物仅占到一成,其余全是走私货物之后,洪武帝终于爆发了。

洪武帝直接发话,让日本不需要年年都来,三年一次即可。

但日本这个国家的厚脸皮也不是盖的,他们仗着来了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继续刷大明这个副本,搞得洪武帝很是恼火。

木白听得也很恼火。

这么多、这么多的赚钱机会,居然都被浪费了。

在他爷爷看来,自己是天朝上国,不能拉下脸去占藩属国的便宜,所以给对方的赏赐大于朝贡,这行为可以理解,但不代表他们不能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啊。

木白回去思来想去,觉得是他爷爷被藩属国这个概念闹晕乎了。

最早的藩属国源于西汉,当时因为西汉本身还是封国制,所以番邦属地也能够自立为国,但是和寻常郡县一样,藩属国也必须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入驻并且缴纳税金。

作为回报,中央政府会对其提供保护,也会给他们带来良种以及优质的种植方式还有商贸往来,简单来说就是缴纳保护费的上下级关系。

当时的藩属国是中央政府实实在在能把控住、可以写入国家版图的土地,虽说控制的力度并不算大,但考虑到当时的国家环境就是如此,也可以理解。

西汉的皇帝并不傻,花钱养着这些藩国其实是为了将其当做中原腹地的天然保护伞——藩国分布也多在中心区域以外,他们是呈“卫星城”作用保护中心区域的一道外在屏障。

这也是其名字“藩”字来源,藩之意就是屏障、篱笆的意思。

但时过境迁,藩属国的概念渐渐从纯粹的利用关系变成了只要你给我个面子,口头上愿意臣服于我,我就给你钱给你保护的面子工程。中央政府对藩属国没有任何的管理、税收不说,反倒要给钱给粮给好处,关键时候对方还时不时来个反水。

这养的不是篱笆,是个祖宗吧?

还有,这些文臣一幅外国人没见识没好东西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中原之所以成为如今的中原,恰恰是因为那些在故人看来是“蛮夷”“番邦”之地的持续输入。

如果没有吸纳和积极引进各地物产,中原王朝至今还在过着麻、黍、稷、麦、豆的朴素生活,连米饭都没有。

作为一个曾经在亲历过春秋时代的人,木白可以十分负责任地说:当时的周天子的很多生活条件,甚至都不如如今一个寻常县城的普通富户,如今的民众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外大部分季节都能有新鲜的时蔬,甚至还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时不吃”,春秋时代哪有这个条件!

家里爷爷和这些文臣这种我家东西最好、外地没好东西的优越感真是太奇怪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怎么可以用皇室和朝廷重臣的眼光去看进口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呢?

有些东西确实便宜,但不代表没有市场,比如说,对于官员和皇室来说棉花并不是必需品,他们能找出一百个可以替代棉布的纺织品,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便宜轻薄而且是从植物上获取的廉价棉布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不重要的话,棉布也不会在云南卖得那么贵了。

外来的产品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作用要由民众来决定,官方干扰市场真的是错中之错。

但是尽管木白有满肚子的槽点要吐,却还真的不太好说。

如果他直接跑过去拍着爷爷的大腿说,爷爷你太傲慢了,其实咱们东西一点也不多,还要多从外地采购,估计就算他爷爷脾气再好,也要给木白穿个小鞋,布置几车作业。

洛娜215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