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见(137)

作者:一零九六

不一会儿,蒋攸宁和梁浩开完会回来。难得能准时下班,他起身换衣服:“师兄,我今天没开车,送我到地铁口呗。”

“行。”

下了电梯,陶钟说:“我看元旦义诊的安排出来了,主任是真的不给自己放假。”

“嗯。”不论是市内,还是对接底下的区县,戴焕中的义诊安排永远是满的。

“这段时间怎么不见戴姐?”

“她的情况和你差不多。”

“跟我差不……哦,她也忙着相亲?难怪了。”陶钟想起闲聊时她偶尔提到的分手,理由是性格不合,事实上,人不对,哪里都不合,人对了,不合也是合,“祝她好运吧,我是屡战屡败不想再战了。”

到了停车库,陶钟意识到什么:“诶?不骑摩托车吗?我早上还看你那辆停在棚里。”

“今天冬至,我回家吃。”

“哦。”

蒋攸宁把他送到换乘口,半路上接到蒋文韬的电话,顺道去小店里买了个气针。小孩子的新鲜想法每天都不重样,刚上了几个月的一年级,就嚷嚷着要学打篮球。

去完小店,他又去熟食铺买了几盒卤味。冬至要吃汤圆,岚城的风俗是讲究自己包。

本地新闻的推送将知识普及得十分到位:甜口的是传统的糯米皮裹芝麻白糖,咸口的则是江南特色:发酵过的糯米碾成粉,再加水揉成团,韧性十足,馅料则是炒熟的萝卜豆腐碎,或是落汤青豆腐碎,加一点用酱油泡过的瘦肉末,包成足有半个拳头大小的汤圆——大火煮熟后,汤圆洁白如玉,盛在暗红的酱油汤里,撒上葱花,淋上猪油,既清爽又鲜香。

他下午把这些截图传给远方的某人,过了好久,她回了个嘚瑟的可爱表情:“我也有。”

随即,她发给他一张背景熟悉的图片:“这是阿姨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她还问我要不要寄一些过来,我说不用。”

“不喜欢?”

“没有,寄过来就错过时令了,而且运输不善还很浪费。”

他嘴角上扬,提醒她注意保暖,上下班戴好围巾,不要随意穿脱外套。看气象消息,华中那边也面临较大幅度的降温,冬季传染病高发,他的朋友圈已经被同行的各种提醒和警告轰炸。

“知道了。”她发了个甜甜的飞吻便没了下文,他猜想她在忙,也没打扰,只觉得这吻真的落在了自己心上。

回到家时,桌边已经围了一圈人。咸口汤圆是蒋攸文的最爱,也是蒋母的拿手绝活,所以她用心地忙到现在才接近尾声。然而蒋攸宁和蒋父受不了发酵外皮的味道,最多也就吃两三个,所以得靠米饭和菜填饱肚子,他这才买了些餐食。

当然,除了他们一家,桌旁还有张菲的母亲。和其他节日一样,张菲不想让她一个人过,就接到这边一起。多年下来,张母和蒋攸宁也算相熟。

蒋攸文正玩着手机,见他进来:“哥,今天的饭是我煮的,软了硬了都给个面子哈。”

“能熟就好。”他进了厨房,东西还没放下,等气针等着急的蒋文韬就跑过来拉他去了阳台。

蒋母对攸文不满:“这么大人了连个饭都不会煮,还有脸说。”

张母却护短:“诶呀,他诊所已经够忙的了,哪里还有功夫学煮饭,何况煮饭又不难,他要真学,肯定又快又好。”

蒋母早就习惯了她的说话方式,就是这种鼓励,慢慢地把她儿子宠得翘尾巴,哼,难怪总觉得丈母娘比老妈好了。

张母见她脸色不对,倒是颇为得意,当初两个小的早恋,她们一个反对一个支持,本来就不对付,也是结了亲家才假装和平,如今儿子女婿要抢,孙子外孙要抢,还没出生的也要抢。

张母听说蒋攸宁明年结婚,筹码又多一层:“攸宁以后有小孩总要你带吧,两个怎么顾得过来,所以明年菲菲就在我那儿坐月子,小孩也我照顾。”

“不行。”

“为什么不行?”

“你没经验。”

“我没经验是没带文韬。”

“……”见蒋母要起火,张菲忙转移话题,问起于燕的情况,张母一听这就是蒋攸宁的结婚对象,也来了探究的兴致,谁知还没听完:“呀,这么大年纪,还能不能生小孩?”

蒋母的脸一下子黑了。

张菲扯了扯自己母亲的胳膊:“妈,你说什么呢!”

“实话嘛,高龄产妇是有风险的呀。”她看到张菲冲她使眼色,转向对面……

“呃,那什么,”她改口,“亲家母,我不是那个意思,人和人不一样嘛,现在医疗条件好,加上二胎三胎的,四十几岁也照样生。”

蒋母没接话,气氛有些微妙,张菲看向蒋攸文,蒋攸文则早就歇了游戏盯着老妈,过了会儿,听母亲说:“我们家燕燕以事业为重,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都由她说了算。有了么,我给她带,要是没有,只要她和攸宁在一块,两个人都开心,我不必管那么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