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我的手术刀(43)

作者:希早

金南市十月份的天气还是很闷热,特别是这几天天气晴朗,早上气温已经高达30度。

这种天气下出车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

早上不怎么忙,赵之意出了三趟车,一趟收回来个车祸骨折的,一趟接了个转运病人的任务,还有一趟是小儿高热的。

转眼就到了中午,赵之意出完一趟车,扒着从食堂点的凉了的外卖,争分夺秒地补充能量,为下午的工作储蓄体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急诊科待了几天,闫萱娜也不知道是受急诊科环境影响,还是受赵之意影响,原本说话细声细气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开始学会吼人了。

刚放下筷子、把打包盒扔进垃圾桶没多久,赵之意就听到徐萍在叫人,“之意,出车了!”

“老师我也去!”闫萱娜吃饭的速度虽不如赵之意这种在急诊科待久的老油条快,但和刚进来之前的速度比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她随手从桌子上抽了张纸巾擦了擦嘴,跟在赵之意身后往急诊科大门走去。

赵之意照例翻了翻出车单,在看到出车地址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上面的位置有点眼熟。

“你有没有觉得,我们以前好像去过这里?”她问徐萍。

徐萍点头,“是有点眼熟,也许是个老病号了。”

到了病人家里,赵之意发现果然是个老病号。

需要救护车的老人姓王,十几年前因为中风导致偏瘫,身上还要一些基础性疾病,每个月需要去医院做一次复查。

老人中风多年,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了一些,虽然还有一点不便,但其实如果驻着拐杖,也可以慢慢走下楼梯,完全不需要叫120过来抬。

救护车原则上来说给急症病人使用的,但有太多的病人为了省事,尤其是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居民楼的,宁愿花200块钱叫辆救护车,也不愿费事把老人亲自送到医院。

病人和家属想要花钱省事的心理赵之意能够理解,但理解却不代表她赞成这种做法,这是在占用救护车资源,万一在这个时候有人需要救护车救命,又叫不到救护车怎么办?

如果确实身体不方便,可以花钱请别人帮忙送去医院,而不是叫救护车送,叫救护车的200块钱能请到两个人了,而不是把救护车当成出租车,想去医院看病了就打120。

赵之意要送的病人叫王自建,今年82岁。

一进屋,赵之意便发现老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屋里老人请的保姆在干活,不见任何一个子女的身影。

说起这个老病号,急诊科的人都十分熟悉,无他,就是觉得有时候现实生活比电视剧还狗血。

王自建老人年轻的时候也是金南市有头有脸的人物,据说身家也有上亿,九十年代的亿元可比现在值钱,但因为老人中风后,他的几个儿女争夺家产,活生生把老人挣下的家业败光,老人从别墅搬到这种旧居民楼,几个儿女拿着老人所剩不多的财产,给老人请了一个保姆,一年到头基本上不来看他一次。

这件事不是赵之意他们道听途说听到的,而是王自健老人亲口说的。

急诊科几乎每一个医生都被迫听过他骂那几个儿女不孝,赵之意从来见过他口中的那几个不孝子,哪怕老人住院,也没有人来看过他,看病的时候都是保姆陪着的。

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赵之意还没开口,老人就拿出200块钱给赵之意,“赵医生,谢谢你啊。”

赵之意:……

“不用谢。”她拿走那200块钱,交给司机。

保姆推着老人去门诊部,等待下午门诊楼的医生上班。

赵之意摇摇头,还没来得及回办公室,下一趟出车又开始了。

临近下班,赵之意接到一个孕妇临产的出车任务。

产科的出车一般是急诊妇产科的医生出的,但许多人都是算好时间想生个国庆宝宝,所以国庆前后一个月生孩子的人不是一般的多,今天坐诊的妇产科医生刚刚跟着另一辆救护车出车接产妇了。

赵之意电话问了产妇家属,产妇是头胎,羊水刚破,有宫缩还不到3个小时,应该不会那么快生。

以防万一,赵之意叫了一个产科病房里的医生一起出车,并且带上接生的工具、儿科抢救设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这次出车的地址是个有电梯的小区,免了赵之意爬楼梯的痛苦——出车一天,她爬的楼梯加起来少说有三四十层楼那么高,微信运动步数两万步打底。

跟着赵之意一起的产科医生到达产妇家里,给产妇做了内检后,告诉赵之意一个不幸的消息:

“她宫口已经完全打开,宫缩的时候能看见胎儿的头发,她马上就要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