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风云录(12)
白衣男子对青衣男子道:“柳兄好雅兴。”言语之间神情欢愉。江湖中人大多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偶有听见他们说话的人也见怪不怪。
青衣男子微微一笑:“天下之人,无不是为名利所累,忙的团团转犹如虫蚁空奔波一世,好比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呢?还不如饮酒赏花来的痛快,兄台以为呢?”说着又喝了一大口,直目望着白衣男子。
白衣男子见状,脸颊竟泛起红晕:“大丈夫立于当世,应当成就功名,报效国家,方不苟活,你何出此言。”虽在驳斥青衣男子的话,语气和神情毫无责怪之意,似乎也有赞同。
青衣男子自顾又道:“当年唐寅风华绝代,才华横溢,老来看破世事,放荡不羁,还笑别人看不穿,可惜我不能早生几十年,一堵他的风采。”说完竟然有些失落神情,不在言语。
此刻正是午后半晌,日头毒辣,蝉拼命叫着,偶尔有野鸟懒懒发过,路上行人将行又停,似乎都在等待什么。细细看那些人,都身藏利器,个个步履矫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身怀武功的江湖好手,这么多江湖人在此聚会,一定有事情发生,并且绝不是小事。
白衣男子冲青衣男子宛然一笑调侃道:“你说今天这里有好看的事情发生,随你前来不是听你发感慨的,如果是这样,你我倒不如找个僻静场所,咱们喝个痛快,慢慢听你的牢骚。”
青衣男子一楞,不好意思道:“我失态了,兄台见笑,咱俩都是孤身漂泊江湖,你我相伴这些日,一见如故,我心甚慰。”听语气二人也是认识不久。
白衣男子想了想说道:“我对江湖轶事从小耳读目染,早就想到江湖中走走,这一次有机会出来,一来长长见识,更想去杭州西湖领略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什么样的风采,能遇到柳兄,三生有幸。”说完脸上泛起红晕。
青衣男子闻听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是我柳生看书看昏了头,我也极喜欢江湖中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浙江海宁的‘绝剑山庄’广散英雄帖,于今年中秋之日在钱塘江畔遍邀天下英雄观潮赏景,并召开武林大会,推选新的武林盟主,武林大会是武林盛事,很久没有举办了,此次据说还得到朝廷的支持,到时候还会有朝廷大员到场,盛况空前,的确是应该去,哪怕是看一看,也是好的,更何况钱塘自古繁华,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岂能不去领略一下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之地。”青衣男子原来叫柳生。
白衣男子点点头插话道:“朝廷这一次支持举办武林大会,我想也是江湖豪杰平倭有功,扫平江南倭患为国尽力,朝廷出面表彰安抚一下江湖英雄,也是应该。”
柳生道:“也许吧,的确如你所说,如果没有中原武林各派人士鼎力相助,纵然戚将军兵法如神,俞大侠武功盖世,也不会把那么多凶残的倭寇驱逐出去,不过现在虽然倭患暂时平息,保不准是他们是蓄势待发。”
白衣男子点点头道:“你我所见略同,若不是我有事在身,必定与柳兄倾心相交,多多请教,今日你带我来此地到底想让我看什么还请明示。”白衣男子第一次踏入江湖就遇到柳生,初次相遇就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故人一般,都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确如此,柳生的言谈举止令他心生亲近,他的见识阅历更是让她眼见大开,柳生对他的师承守口如瓶,不说也在情理之中,料定必是师出名门。二人相遇多日,白衣男子牢记父亲嘱托,对他若离若即,但柳生对他倒是不离不弃,估计是对白衣男子心生敬重,毕竟二人放眼江湖都是不多见青年俊杰。
柳生一笑道:“柳生绝不敢诳兄台,算着时间不差的话,应该很快了,自从见到兄台,就有一种相见恨晚感觉,兄台抬手投足必是出身名门,柳生极是好奇,可否告知一二,也免了柳某屡次三番问兄台。”
白衣男子心中一乐,暗道:自己屡次探问柳生师门,都被他言语岔开,没想到他也想打探自己的来历,都是一般心思,想想也是可乐,自己身担重任,父亲又再三嘱托江湖凶险,现在岂会轻易把家世说出?但看出柳生满是期待,又于心不忍,便道:“柳兄勿怪,我实在有难言之隐,现在不便说出,等合适时候,必实言相告。”
柳生闻言略有失望,随即笑道:“兄台既然不想说出身世,自然有不说的道理,也不便强问,我曾在师父面前立下重誓,决不敢泄露出他的半点行迹,否则天地灭之,不过兄台相信,我师父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厌倦江湖,才归隐山林,只愿老死于荒芜,不再过问尘世中事,师命难违,我不能把他老人家名讳说出来,兄台理解柳生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