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镜(破案)(69)

作者:大芒

“不对劲。”

丁伟不明所以:“哪里不对劲。”

丁立山沉思良久:“这么厉害的一人物,殷大帅怎么就放他去修仙。”

*

日头渐渐西斜,很快又到夜晚。

“难得殷帅这么有闲情雅致约我散步,”李非用浪荡的口气说,“良辰美景明月如钩哪。”

殷莫愁懒得和他扯闲篇:“据王捷说,最后一次看见赵大夫是在西院榕树下纳凉,那晚应该是这样的——赵大夫回房后,某个老朋友偷偷来找他吃宵夜,宵夜里下了毒,赵大夫死在自己房内,凶手为了埋他而把尸体背到东院。我们今晚重走凶手运尸这段路……”

她手里捏着一柱香,同时算步数和时间。

“我听陛下提起过大皇子爱酿酒,你此次在丁府的身份也是酿酒师。”殷莫愁顺口说,“你的手艺……”

“当然是祖传咯。”李非没正经,“我从崮州逃出来后就靠这手艺糊口。不是我吹,不比御酒差。”

殷莫愁想起他白日里对毒物侃侃而谈的样子:“什么时候去的蜀中?”

“从崮州大牢逃走后直接投奔的。”李非自顾道,“先帝和我祖母在民间时与唐门有渊源,唐门老堡主收留并认我作徒弟,关门弟子哦,我的武功都是他亲传的。我师傅呢是个大食客,懂吃,讲究,特别挑嘴,他最爱我酿的酒,几年前我说要走了,他一个古稀的人了还泪汪汪地拉着我的手,说舍不得我……的酒。哈,老顽童一个。”

众所周知,唐门乃毒器世家,唐门堡主唐钰年逾古稀,是令江湖闻风丧胆,跺一跺脚都能叫各帮派抖三抖的人物。唐门亦十分神秘,除了接受杀人委托,门中子弟极少在江湖露面,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不是你见不到唐门的人,而是见到的人都已成死人。唐门之毒可杀人于无形,所以连朝廷亦有忌惮,好在唐门规矩森严,其中一条便是不得干涉庙堂。

得益于高度保密和不涉官府,唐家堡百余年屹立不倒。

“我听说唐门亲传弟子必须是唐家人?”殷莫愁问。

“不错,而且唐门老堡主几十年没收徒弟。”李非颇自豪地道。

可见能将李非这个皇长孙收作关门弟子,当年先帝和尤贵妃与唐钰真是交情匪浅。

“蜀中鱼龙混杂,幸亏你找到老堡主,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如果来找我会安全得多。”殷莫愁忽然提起。

上次这个问题,其实李非没有正面回答,这时苦笑道:“其实是父亲交代过这辈子要远离权力,不能踏入京城。”

殷莫愁若有所悟:“大皇子殿下曾对父帅说过,他是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王爵非所愿。”

说罢,深深看李非一眼。

李非笑嘻嘻:“不过我现在是生意人,为了赚钱来京城,而不是为了权力,所以也不算违背先父遗愿嘛。”说罢自吟,“我是市井酿酒郎,天教懒漫与疏狂。香百支,酒千坛,霖铃高阙慵归去,且插桃花醉一场。”

殷莫愁:……

对这人自圆其说胡编乱造的本领表示佩服。

“说说你吧,”李非一声招呼也不打地又转了话头,“手握重权可覆雨翻云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怎么整天正事不干?”

“查案就不是正事吗?”殷莫愁瞥了眼李非,敏锐地察觉到套话的陷阱,仿佛在说“你又想干嘛”。

李非摊手,眼角勾起一个“哎呀又被你看穿”的笑容。

两个人,棋逢对手。

他的疑惑不是没有根据——

这几年经营家族生意,天南海北地跑,民间关于殷帅传闻甚多,其威望、战绩深入人心,都不用刻意去打听,路边的孩童都会唱几曲天下兵马大元帅怎么威风的歌。他格外想不通的并不是流传在各个话本里殷帅的桃色故事,也不是赫赫战功,更不是她当年怎么辅佐新帝登基,维持着朝廷文臣武官的平衡……

李非想不通的是她视权力如粪土。

新帝登基时遇到齐王造反,殷莫愁轰轰烈烈地给平叛了,相印原被齐王劫掠,她夺回来,趁势把朝廷百官治得服服帖帖。那一年里,殷莫愁边掌着从齐王那里缴获的宰相印,统管六部,边手握虎符,天下兵马皆听她号令,权力大到真正的、实质的一人之下。只要个态度、哪怕是默许,下面的人可能都会替她起兵造反。

听说那是文官们过得最痛苦的一年,个个急得跳脚,骂殷莫愁少年得志,如何如何兵威太盛、权倾朝野、迫害忠良、藐视皇权,文官们变着花样、轮流表演死谏……听说金銮殿上四根梁柱的龙尾都被死谏的撞歪了三条。也不知这些文弱书生练的什么铁头功。

一年后,在金銮殿第四条龙尾要被撞坏之际,殷莫愁把相权还了。除了因要继承老殷帅的遗志在推兵制改革以外,朝堂具体事务她都不再过问。虽说现在皇帝也常召见她、有事好商量,但和当年拼命三郎状态比起来,可以算是很闲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