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几度隔山川(35)
出人意料地是,作为东宫旧臣,池鹤鸣成为了少数的反对收复上京的反对派。这令祥清帝大为光火,若是其他人倒还罢了,偏池鹤鸣为他少年伴读,一路跟随至今,竟然也如老夫子一般迂腐。祥清帝不好拿老臣作伐,正好可以对池鹤鸣开炮,他于殿上对池鹤鸣一通痛呵,杀鸡儆猴。众人默然,早朝不欢而散。
次日,祥清帝着人来传了池遇与池鹤鸣父子单独进见。祥清帝今日同时召见池家父子大有深意,儿子池鹤鸣是文臣,但池遇是武将,他就不信池遇败走麦城,不祈愿收复京城以血耻辱。让池家的盾(父亲)去收拾他们自家的矛(儿子)吧,分化瓦解不过是帝王之术之雕虫小技而已。
池遇当下伏地痛哭,京城失守之耻日日折磨这位老将,即是此时他腿伤残疾,也誓要以残躯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祥清帝听后也伤感不已,亲自下榻扶起这位表姑父,君臣相惜,皆欲复上京为此生要事!
池鹤鸣立于一旁,冷冷地看着新帝与父亲,忽然生于一种宿命的悲凉。他已然可以看见帝国的走向,大祥上下皆以京城沦丧、祥丰帝丧命为耻,一日不收复京城便一日不平。在廖廖几个反对者中,仅有两三人是真正清醒远见之士,另外几人不过是沽名钓誉的清流而已。最终,他们都会裹挟至被迫同意。池鹤鸣叹了口气,不得不思考对策。
祥清帝用余光看到了池鹤鸣的一举一动,他们一同长大,日日相伴,正如池鹤鸣了解他一样,他亦视其为透明,他知道他唤来池遇这一招走对了,池鹤鸣不得不垂下他高傲的头颅向帝王妥协。
祥清帝虽然年轻气盛,但收复上京事大,故诚心诚意向池遇求教。池遇是仅存的与乱军正面交战的将领,他的经验显得格外重要。池遇细细将当日之事讲来,略过战败耻辱之感,并不敢隐瞒忽略。
祥清帝听后,沉默良久。乱军能一路攻至上京,万不可小觑。忽地,他又站起来,踱了几个来回,郑重道:“当日若非东迁,朝廷不分兵行动,或许京城不至沦陷。”
此言涉及先帝,池遇与池鹤鸣两人肃身站立,池鹤鸣低头不语,池遇叹道:“先帝此举,正为保全。”他既不敢论祥丰帝分兵之失,亦不敢否定东迁之功,否则哪有面前的祥清帝与小朝廷呢。此等话只有祥清帝说得,别人可说不得。
祥清帝看了看池遇,扫过他的瘸腿,严肃道:“此次收复京城,不可再分兵,全押此战!”
池遇愕然,池鹤鸣已然明白他是要全军开赴上京,遂抢先于父亲进言道:“圣人万万不可将小朝廷置于险境!”池遇明白过来,也道不可。
祥清帝一腔孤勇之心,爽朗道:“不分兵,但朕一人代兵守东洲!”他竟是要学三国诸葛先生,唱一出空城计!
池遇略为思索了一下,道:“或可一试,东洲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并无外敌侵入的可能,留少数守兵当是无妨。”
池鹿鸣正要反驳,祥清帝甚是不耐,用手势制止他,骄傲道:“君者,手持王杖,口出号令,当守东洲为基石!”
池鹿鸣脱口道:“若无兵将,号令无人可行,圣人三思!”
祥清帝不以为然,道:“此事不必再议。”
池鹿鸣见他如此草率,急道:“自古以来,兵戎相见时,胜者为王,败者为.....”未待他说完,池遇一个耳光甩向儿子,怒斥道:“放肆!”唯恐儿子再说下去。
祥清帝固然不喜池鹤鸣之言,眼下见池遇已训儿子,故作了姿态劝解道:“罢了。”池遇急忙向皇帝赔罪,检讨自己教子无方。
祥清帝笑道:“这样的儿子,你一个粗人可教不出来,许是驸马当年拘束得过于谨慎了,无妨。”又走向池鹤鸣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战场上还是以谋略与武力取胜。爱卿今日进谏亦是一片为臣忠贞之心,朕知道。”
池鹤鸣还欲言说,被父亲池遇阻止,池遇担心他还要说出什么不当的言语来,拉了儿子迅速告退。
父子一路无言,待回到池府,进了池遇的书房,池遇松了口气,向儿子道:“你还有什么要说?”
池鹤鸣不语,池遇道:“圣人自有决策,你勿要再多言。”他看了看池鹤鸣,仍是不放心,道:“不如你以身体不适为由告假几天。”
池鹤鸣忽然笑了,问道:“父亲,你们急欲收复上京究竟是为先帝报仇还是为自己雪耻?”
池遇气得脑门充血,被儿子揭开了自己的伤疤,几欲气急败坏。他吸了口气,按捺住怒火道:“若不为此,竟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