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41)
家里就她一个人。
也觉得怪寂寞无聊的。
于是主动提议:“就让她来我们家住吧。正好顺便给我做个伴。”
那姑娘其实人不坏,模样端正素净,成绩也不错,与人也很好相处。
课业不忙的时候,她回到家里,还少不了陪她看看电视聊聊天。
她不是不喜欢她。
只是觉得,她并不符合自己一早就在心里罗列好的能被挑入他们家门的标准。
那些所谓标准,说来世俗琐碎,却也都是人之常情。
她一个当妈的,还能坑了自己儿子不成?
有一次周五的晚上,儿子又从学校跑回来过周末。
她实在放心不下,暗暗酝酿了许久,还是借着拉儿子陪自己出去散步的机会,明里暗里拐弯抹角地想要敲打他。
问他一个男孩子,经常这样往家跑,同学们会不会有所议论。
又念叨什么年轻人要以学业为重,感情问题可以晚两年,等等再说。
最后他被她弄得无奈,终于在到家之前,截住她的话头,直截了当地问她:“妈,你到底想跟我说什么?”
他问这话时,她就站在单元门洞的一楼,刚往二楼的台阶迈上两步。
已经高了她一头的儿子,还停留在一楼的那几阶台阶下,迎着不怎么明亮的声控廊灯的光,站定了脚步,仰头看她。
而她也才下定了决心似的,扶着夏夜里有些温热的木质楼梯扶手,低头看着跟在身后的儿子,明明白白地问他:
“我就是想问你,你对宋淼……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那时候,他是怎么反应的?
又是怎么回答的?
她记得,他确实被问得一怔。
似是对她的直白毫无防备。
却又很快垂下眼去,低头轻声笑了起来。
声音里的好笑,和一点点似是被误会了的无奈,并不像是在掩饰隐瞒。
那天,那一场别有用心的闲谈,他最后对她说的只是一句:“妈,怎么可能?她还是个高中生。我能有什么‘别的想法’?”
带笑的语气,故意加重的“高中”二字。
像是故意强调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中间还横跨着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界限。
楼道回响着的少年的声音,带着点夏夜空气里的漂浮不实。
可那语气,太过理所应当,反倒叫她觉得,自己的问题问得太唐突,也太小人之心的,把这件事想得太复杂。
她接受了他的答案,没再继续问下去。
那以后,也从未再当面提过。
可心底的那点顾虑,还是隐隐约约,从没停止。
或许是那天,他理直气壮说着那句“怎么可能”的时候,并未同样理直气壮的,看着她的眼睛。
不甚明亮的灯光,为他做了遮掩。
却没遮住她一个当妈的直觉。
她还是顾念。
所以,才会在那姑娘提出“为了更节省时间决定高三住校不再借住”的时候,她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也才会在那之后,开始更用心地留意起,身边合心合意的姑娘,一个两个的,想要拉进儿子的生活。
可是如今看来,她的努力算是全都作了废。
有些事,也不是她想,就能做得了主的。
作者有话要说:又晚了一天的作者君爬回来更文……~
拜谢亲们的不催不弃……= =~
☆、第二十章(捉虫)
难得凑齐了一家三口,第二天,照例要去爷爷家探访看望。
顺便陪老爷子吃顿饭,聊聊天。
同去的还有姑姑伯父两家人。
三个小辈里,两个男孩都上了军校,进了部队。
三代人聊起天来,也就从来不愁什么代啊沟啊的,总是能找到合意的共同话题。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好不开心。
老爷子七十多岁,头发花白,身形也不似当年一般挺拔。
正坐在沙发上,左手儿子右手孙子的,一边看着新闻里的军国大事,一边聊着生活里的鸡零狗碎。
姑姑家的小表妹眼尖,进门的时候,就瞅见了挂在衣帽架上的一顶老式暖帽。
随手取下,拿在手里观摩。
老爷子有年轻时落下的毛病,天气转凉,就见不得冷风。
一吹风,就整个脑仁子跟着疼。
保暖的帽子,家里一向不少备。
不过老人家节俭惯了,戴来戴去,也都是习惯了的那几顶,也很少让家人给添新的。
这一顶,灰色的翻毛皮面,帽檐上饰着一条扣绊,暖和却不厚重,看起来挺精神的样子。
却并不眼熟。
于是,随口恭维坐在沙发上的老爷子:“外公,您这帽子是新的吧?还挺好看的。在哪买的?”
老爷子闻声,停了话头,转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