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寒枝+番外(185)
世民一字一句地读完这封信,交织着今日发生的一切,眼泪如断线雨珠一般流了下来。他何尝不知道盈盈这些年的痛苦与思念,又何尝不知道盈盈现在的顾虑和担心。建成与元吉已死,自己就是太子,将来要做皇帝。
而她呢,身份上是他的弟媳,又如何能先出齐王府,马上又入天策府呢,以后岂不是有损天子之名。如今她要离开,岂不是一种最恰当的,最周详的方式吗?再说,之前元吉对她的种种,自己心知肚明,她又该如何面对自己,会不会更加尴尬,反而有损于那种美轮美奂呢。
尤其是,今日他听说了承度的事。虽然他也可以理解,但毕竟蒙上了一些影子。感情上她难以接受自己诛杀承度。这里面又透露出她和元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他敏感的想到,应该不止仅仅有仇恨吧。若是如此,他若与盈盈再次相见,他又该如何待盈盈呢,还会如从前一样吗?不,他没有把握。盈盈显然比自己更加懂得自己的心,所以,她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保有那份永远的,在记忆中的美好。
经历了这些事,他突然明白了,如果盈盈现在回来了,就在他的身边,他恐怕要为难了。将她置于何处?如何回到从前?如何坦诚相见。如何不因元吉和承度而心有介怀……这一切,他都没有把握。如今盈盈愀然离去,他却感到一丝轻松。
他想到了他当时最爱盈盈,最不能离开盈盈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似乎在他人生关键的转折时刻,又重新体会了一遍。只有盈盈能如此体贴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些甚至不愿示人的心意,能如此大度的为了他的周全而牺牲自己,能用离别永固深情。他满心感慨,满心怜惜,又满心的爱意,都化作今日与玄武门之变交织在一起的不断流淌的热泪。
无茵和杨藜,半懂半不懂,也不知如何劝慰世民。只是看到世民从未有过如此伤心,两人痛在眼里,却竟无一言。无论如何,她俩也刚刚与世民一道经历生死。盈盈也是,只不过,结果却是大大的不同。无茵心中更加敬佩盈盈。她想着,如果换做是她自己,不一定能够做出盈盈为世民所做的,所放弃的,所牺牲的这些事。于是,她选择了静静地等在一旁,陪着世民流完这些眼泪。
一切尘埃落定。武德九年六月七日,李渊正式封世民为皇太子,迁居东宫。八月八日,李渊下诏,将皇位传给世民,自己只做太上皇。次日,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第104章 何处望君王
世民称帝后,册封长孙无茵为皇后,并封昔日天策府诸位女眷,杨藜晋淑妃,韦氏为贵妃,尼子为昭容,阴氏为婕妤。无茵正位中宫,主理后宫之事。她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又在天策府时与众姐妹和睦相处,大家都很信服于她。
盈盈自离开了齐王府,已经有了些日子。她在距离宫城很近的东市平康坊找到一间小院将自己安顿了下来。这似乎是她人生之中一段没有人打扰的时光。她并不知道自己要在此处住上多少年。
她听到世民进封太子的消息,心中平静,这原本就是属于他的,只是阴差阳错,才费了这么多周折。只是没有想到,只过了短短两个月,世民便登基称帝,一下改换新天,成为主宰一国的大唐皇帝。
新君即位,又是曾经广受百姓拥戴的秦王,天下欢心。盈盈也很为世民高兴,想想自己与世民相识的时候他也不过十六七岁,还是晋阳府中的翩翩公子。如今十多年过去,世民已经是一国之君。如果此刻在他身边,盈盈真想好好的为世民庆祝一番。但皇帝不是殿下,更不是当年的公子,那些美好若能在世民心中有一席之地,便也有十足的欣慰了。
这些日子,盈盈在难得的安静中细细地梳理自己的情感,想要忘记该忘记的。但这本身不容易。毕竟她也刚刚从一场生死绝杀之中逃了出来。
坊间的生活实在太过宁静了,足以让她从容。盈盈知道自己始终都爱着世民,无论她的身份如何,无论她与世民之间的距离有多么遥远。那些不得不在元吉身边的日子,的确让她窒息。但人与人之间就是有一层层那种难以言说但足够奇妙的东西。她带着无奈和怨恨之心走向元吉,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元吉利用她发泄对世民的不满,利用她让世民痛苦难堪,对她更是折辱不断。但元吉也的确给她很多的耐心,有时候甚至是讨好,这竟然是世民从来不曾给与的。
所以,她从来不敢面对自己和元吉之间到底有没有感情,只是放大一次一次元吉对她身体的折磨和苦痛。而如今元吉身死,她感到的并不是复仇一般的畅快,或者是自己终于得到解脱。她也为元吉而难过,更为元吉给与她的那个小小的婴儿承度,感到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