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141)

作者:暮兰舟

朱棣说道:“她亲哥哥是河南王王保保,父皇曾经说过,北元令他最忌惮之人不是黄金家族,而是丞相王保保。所以王音奴身份之尊贵,绝非寻常的北元郡主可比,父皇不可能让她屈居侧妃的位置。”

“对啊,父皇正在和北元和谈,拉拢王保保,如果让王音奴当侧妃妾室,就会激怒王保保,得不偿失。”朱一拍脑袋,说道:“瞧我也是急坏了,没想那么多,幸亏你提醒,要不然被父皇抽一顿鞭子,更无法帮到二哥……”

两人边走边谈,这对同父异母兄弟平时爱好迥异,没有什么交情。朱棣喜武,结交的基本是武将,谈的是兵法行军布阵;晋王朱和太子朱标一样,都天性喜文厌武,在文人堆里打滚,师从吴中四杰的大学士宋濂,喜欢吟诵诗歌,做锦绣文章。

不过今日他们的目的相同:那就是阻止这场乱点鸳鸯谱的赐婚。

朱棣低声道:“待会见了父皇,千万不要提二哥和邓铭,还有五弟和王音奴的□□,这事父皇心里明镜似的,他既然明知如此,还提出赐婚,肯定是觉得美色误人,迷惑心智,故意将他们拆散。”

“四弟说的极是。”朱点点头,说道:“在父皇眼里,男女之情犹如洪水猛兽般,他经常在大本堂教导我们,男人应当胸怀宽广,将来建功立业,定国安邦,莫要耽于情爱美色……”

今日是除夕,连乞丐都要过个年,更不用说大明第一家族了,在这一天尽量保持喜庆和睦的气氛,别动不动打骂孩子。

所以洪武帝听完两个儿子的劝谏,先深吸了一口气。若是平时,早就抽一顿鞭子,先打服了,而后再说服,这一次难得心平气和的解释道:“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哪有自己挑挑拣拣的道理?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北元郡主身份高贵,品貌绝佳,论门第、论人品相貌,都是相配的。朕给他们两人赐婚,难道还委屈了他?这小兔崽子不知好歹!就让他跪去!”

洪武帝出身凤阳乡下贫苦农民家庭,至今都改不了一些口头粗话,有时候连圣旨都带着“日你母”等不堪入目之语,也不想想自己贵为真龙天子,怎么可能生出“小兔崽子”来。

朱棣劝道:“父皇,儿臣知道您是为了二哥好。只是父皇也说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总要父母长辈都同意,这门婚姻方能合情合理。而如今北元郡主在大明做客,她爹娘早就去世了,父死从兄,她大哥王保保远在北元,并不知道父皇想要结儿女亲家的意思,这门婚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儿臣以为,赐婚之事先缓一缓,等父皇派出使节和聘礼,去北元王保保那里提亲,王保保点头了,大家皆大欢喜。”

目前父皇在气头上,而按照父皇固执暴躁的脾气,若一味劝阻,反而会适得其反,朱棣的计划是先拖一拖,然后设法在使节、聘礼和王保保那里做文章,设计将提亲之事搅合黄了。

朱元璋却说道:“对啊,女子父死从兄,北元郡主有两个亲哥哥,一个是王保保,还有一个是王金刚,王金刚已经归顺大明,朕封了他为二品忠顺伯。昨日朕秘密传召忠顺伯,当面向他提亲,他已经答应这门婚事。”

姜还是老的辣,朱棣顿时语塞:没想到自己挖的坑,反而把自己陷进去了。父母之命的理由不成立,这下如何是好?

就是杀千刀的忠顺伯坏事!晋王朱咬咬牙,说道:“父皇,若一定要和北元联姻,以示我们和谈的诚意,不一定非要是皇子啊。”

“如今我朝好几个一品国公的世子都没有娶亲,比如景国公世子李景隆,人长的好,文韬武略,出身也好——父亲是曹国公李文忠,祖父是皇姑姑曹国大长公主呢。你不是一直最喜欢李景隆吗?李景隆这样的好人物,和北元郡主正好相配啊。”

朱元璋沉默了。晋王朱以为“狸猫换太子”之计可行,心中大喜,正要再给李景隆说几句好话,促成这门婚事,却没想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来,一脚提过去,骂道:“你长了个猪脑子?将北元郡主配给掌握重兵的武将之子,亏你想的出来!”

朱棣暗道:原来李景隆虽然受宠,还是大长公主的孙子。但是父皇并没有把他当做朱家人看待,李景隆在他眼里,本质上是外人,是“武将之子”

如此看来,父皇对大臣武将们是怀着忌惮之心的。李代桃僵之计也行不通了。

晋王朱捂着胸口倒地,朱棣赶紧跑过去扶起三哥,“父皇息怒!今天除夕啊!待会还要祭祀宴饮,父皇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正待挥鞭抽儿子呢,一想儿子们要参加祭祀,顶着一脸伤痕、过年见血到底不好看,便放下鞭子,说道:“你们一个个不孝子上赶着来气朕,是不是觉得今天是除夕,朕不敢打你们?”

上一篇:我不直播! 下一篇:僧尼成双

暮兰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