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的传承(362)

作者:高原风轻

坡上,好多的人家也都在忙着抢收玉米、高粱,还有辣椒、豆类等。每一块土里都有人。

“哎呀,仰亚,你们家也来收玉米啊?”走过的地方,都有人主动与仰亚他们打招呼。

“你看,你们家都快收得差不多了,再不来,天要下雨了,我们家不就白费了吗。”

“呸呸呸,你个乌鸦嘴!”

有人这样回答仰亚,他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嗯?难道自己说的话有错了吗?’

“不会说话,你看,惹祸了吧。”务妮还跟着在后面奚落着。“这大好晴天的,什么下雨,大家都在忙着秋收,你就那么的希望下雨?”

原来,大家忌讳的是仰亚说的下雨啊。

“哎呀,我就随便说说,哪能我说下雨就下雨了,说得那么准,那我不就成神仙了。”

“说不准也不能说。”

说着,一家人走进了自家的地里。

地里的玉米全部都熟透了,再不来收割,恐怕真的要像阿爸说的那样‘倒笼’就麻烦了。

地里,整个的一片都由原来的绿色变成了黄色,不久前玉米棒子上的红帽子,现在都成了老爷爷腮下干枯的胡须了。有好些玉米棒子,把外面的包皮都撑破了,露出了一排排光滑油亮的玉米粒来。有几只小鸟,正站在玉米棒子上抓紧时间偷吃着,它们也在‘抢收’着这秋天的收获。

两只松鼠也在忙碌着,它们也要为自己的冬天准备过冬的粮食了。看到有人过来,赶紧朝着树上躲。还略有不甘心地回头看看,看着这伙人什么时候走了,它们好再回来。

小亚略和小亚金,就跟两只松鼠一样,他们的目标根本就没有在玉米棒子上。土边,还有红了的西红柿;地里,还时不时的有一两个已经死了瓜藤的野香瓜。这些他们都清楚,来到土边,把工具往旁边一摔,就朝着有吃的地方跑去,偶尔地里找到一两个野香瓜,那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从藤上摘下来,就在自己的衣服上擦了擦,等不及就放进了自己的嘴里,那份酸甜爽脆的感觉,直接把仰亚他们的童年记忆都吊了出来。

满块土里地转了一圈后,该找的也找了,能吃的也吃了,接下来,就是和山边树上的小鸟们打起了‘嘴仗’。

这,就是农村孩子快乐的童年。

三个大人却正在地里忙着,看着两孩子玩得没事人一样。仰亚看不下去了。

“你俩玩够了没?你们是不是也准备过来干点正事了。”

听到阿爸的‘教训’,哥俩才从树上跳下来,走到地里,学着阿爸、阿妈的样子,掰起了玉米棒子。

可是,他们又能掰上几包呢,还没开始不是觉得身上痒痒就是腿上有蚊子了。哪里能干得上正规的活来。看他俩那样子,与其说在帮忙,倒不如说是在添乱。

一家人把掰好的玉米棒子,一背篓一竹筐地堆放在了地角,等把整块土里的玉米都掰好了,才又在玉米堆边坐下来,把一包包玉米一层层的外皮剥去,能带走家的,就只是里面光滑的玉米棒子。

摘完剥完挑完,一块土的玉米,一家人整整忙了一天。

今年的玉米比去年多收了好几挑呢,这是有了仰亚这个壮劳力在家帮忙的缘故。这一年,虽然有好些事情仰亚都没有帮忙,可是像家里种玉米、插秧、收稻谷这样的大农活,仰亚还是要帮着干的。

收完了玉米,第二天就要开始收割梯田里的水稻了。仰亚家的劳力少,哪怕是现在加上了仰亚,也还是不够。收割水稻,本来‘秋老虎’的天气就很让人难受的,可是,收割稻谷要的就是这样的天气,不会在有雨的天气里收割呢。

不过,现在的农村,哪家又还能有几个劳力呢。所以,仰亚决定明天找几个人来帮忙。

一方面,人多了,干起活来,说说笑笑,感觉少累那么一点点。再一个,人多了也许一两天就能把自家的稻谷收完,也好去替换阿吉来家里搞他家的秋收。

这个时候,阿弟是肯定要来帮忙的。仰亚又从寨子里其他人家有已经收割完的,找了几个人过来。这样,田里干活的人就多了,干起活来,给人的感觉也就快了些。

七八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有在前面割稻子的,三四个壮劳力就拉着‘谷桶’(一种四方形收割专用农具),‘嘣嘣嘣’有节奏地跟在后面打着,把稻谷穗上的谷粒一次次地拍打入谷桶中。

“仰亚,一看你家今年这田里的收入就不错呢,这谷粒好像也和过去的有点不太一样哈,我们这才打了没多宽,就已经有半谷桶了,这是要增加好多的收成啊。”

“啊,这是我今年刚刚进来的杂交水稻,它应该比原来我们种的水稻收入要高一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