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的传承(11)

作者:高原风轻

“锦鸡王,谁告诉你有锦鸡王的?”

“我爷爷呀,我爷爷就是锦鸡王。”

“啊,那你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锦鸡王?”

“我爷爷说了,把芦笙吹得最好,把锦鸡舞跳得最好,就是锦鸡王。”

“那你知道,怎么才算是芦笙吹得最好,锦鸡舞跳得最好?”

仰亚摇了摇头,这个,他还真的不知道。

“好,那你坐下吧,我来告诉你,怎么样才能算是锦鸡王。”

——

其实,你说的也对,只要把芦笙吹到最好,把锦鸡舞跳到最好就可以了,但是,什么才是最好——

作为一个真正的‘锦鸡王’,首先:

他必须会吹十八管以上的多管芦笙;

会吹高排芦笙、芒筒、多管芦笙、小芦笙等十八种以上的乐器;

多管芦笙中,要会吹出十八种以上乐曲;

会吹出十八种以上的芦笙音调;

会用芦笙模仿十八种动物的叫声;

在芦笙舞中,会模仿十八种动物的动作;

会跳出十八种跟鸟及动物动有的舞蹈,其中就包括锦鸡舞;

——

陈团长一口气说出了上面这些,把站在一旁的仰亚都听得懵了。说完,陈团长看向仰亚说:

“上面这些,就是成为一个锦鸡王的条件,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是肯定达不到的,有些人,甚至练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些,你都能做到吗?”

仰亚确实曾经听自己的爷爷说过‘锦鸡王’的事,可是,像今天这位大叔说的,他还真是没有听过。

他很小的时候,是跟着爷爷学过一些芦笙,后来,因为忙天队上挣工分养家,爷爷也就很少吹了。‘锦鸡王’这些‘反四旧’的说法和称呼,也就很少听到爷爷说起了。

不过,爷爷吹起的那些芦笙曲,就是仰亚童年最好听的音乐。小仰亚吹芦笙时,爷爷的表扬和赞许,就是他童年最好的礼物。

几年前,爷爷去世了,对于仰亚来说,对芦笙的怀念也就是对爷爷的怀念。所以,一直以来,仰亚都对芦笙耿耿于怀。

看着眼前这和蔼可亲的大叔,仰亚坚定地说:

“我能,我一定能。”

就连陈团长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十几岁的小孩,会有这么大的信心。他还以为,他说了上面这些,早就能让仰亚知难而退了。现在,陈团长看着仰亚坚定的眼神,他也相信,眼前这个男孩,能行!

陈团长站了起来,拍拍仰亚的肩膀。

“好,我也相信你能行。我答应收下你了,不过,不是现在。等你这个学期考完试,如果真的没有考取高中,你就到我们这里来,好吗?到时,我一定上门去跟你阿爸阿妈说。”

“不,大叔,我就想现在来。”

虽然一直到最后,陈团长也没有答应仰亚马上就进入宣传队,可接下来仰亚在学校的表现,不是上课听不进去,就是逃课。就连在家里,阿爸的巴掌和追着他打的扫把,也没能让仰亚坚持到期末考试。陈团长又亲自上门去说了好几次,阿爸阿妈才终于同意仰亚来到了陈团长这里。

仰亚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行业,他也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从进入宣传队的第一天起,仰亚就像一只放回大自然的鸟、一条游回大海里的鱼,对于这一行,他如痴如醉。

那些对于别人来说都是困难的问题,放到仰亚这里,却是他前进的游戏。他根本就不用陈团长和团里的几个老师为他担心。只要老师们安排下的任务,仰亚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即使有时,一些高难度、高深的东西,仰亚一时间做不来、理解不了,他也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反复的琢磨而达到老师们的要求。

——

三年的时间,仰亚硬是把别人起码要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就在三年后的一次全县文艺宣传比赛中,仰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下了全县的第一名,其实也就是事实上的‘锦鸡王’。

不过,这时,大家都不能再叫他‘锦鸡王’了,革命宣传队里,没有什么‘王’的称呼。

这样,仰亚和陈团长以及他们公社宣传队的的队员一起被调到了县文工团。

——

这次秋收上山下乡慰问演出宣传活动,陈团长他们就是由县文工团派出的一个小分队,所以,他们才来到这里。

务妮听了仰亚和陈群这一番介绍后,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真的就是传说中的‘锦鸡王’。

其实,他也是听几年前在公社上学的堂姐她们说的,说公社那边出了一个又年轻又帅的‘锦鸡王’,是舞跳得最好的、芦笙吹得最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