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855)

作者:青薇筱语

剩下的时间都是挨个长辈开始劝导青云飞的表妹,差不多就可以了,到了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不要太挑剔了。

其实,楚丽华仔细观察,发现那个表妹的父母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反而没有给她太多压力。

其他的各个姨啊,舅啊,却是不予余力的语重心长劝说。

什么时候起,过年已经变得这么没意思了。

过年,小孩子最开心,因为有爆竹、有好吃的、有新衣服和红包,轻松没压力。

感觉痛苦的大多是年轻人,有各种焦虑和压力。老人如果没孩子团聚,也会觉得痛苦,如果孩子们回来团聚一堂,就会好很多。

最让年轻人有压力的一件事,就是逼婚,春节前,逼婚这个话题是被讨论最多的。

可是为什么春节会变成对年轻人的逼婚大会?

这有简单的现实原因。春节了,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有了被父母家人唠叨的时间和空间。春节有各种团聚,也给了三姑六婆们议论的机会。

之前,一家有两个女儿,母亲先安排姐姐和一个不错的男人相亲,不成;接着又想安排妹妹继续和该男相亲,但被这位男士拒绝了,他说:我不是商品。

说实话,楚丽华听到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这样的事情其实真不少见。亲戚朋友介绍的那些男的,肯定是介绍给这一家的亲戚家的未婚女性,不行了又换一家。

男性,在这些亲戚朋友眼里,还真是和商品差不多。

楚丽华倒是从自己母亲的一句话里,悟出了一点道理。

“只要你结婚了,对你的任务,我就完成了。”

这让楚丽华想:究竟是谁给了这个任务?你又要完成给谁看呢?这让楚丽华想起很多历史学家论述说,我们的文化还是生育文化,特别重视生育;我们常说的孝道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历史学家张宏杰在他的《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中写道:

“血缘纽带、祖先崇拜和专制精神是人类早期社会共同的特征,从欧洲到亚洲都是如此。

不过,欧洲在氏族制度解体时,就已经打破了祖先崇拜观念,转求于与人类建立了契约的上帝这个新的精神支柱。而中国却一直没有突破血缘社会的瓶颈。

因此,传统中国社会与如今南部非洲或者大洋洲的一些落后部落有许多相似之处。”

谁给逼婚的父母们布置了任务?就是祖先崇拜中的“祖先”。

第655章 不一样的原因

我们通常会认为,春节是用来团聚的,所以要回家过年。但其实,重大节日常常有一个重要目的——祭祀。

例如我们的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除了中秋是祭月,其他三个节日都是来祭祀的,春节和清明都是祭祀祖先,而端午是祭祀跳汨罗江自杀的屈原。

祭祀在我们文化中有崇高地位,所以《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是战争,而“祀”就是祭祀。

不知道东北这边的习俗是怎样的,云南老家农村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男性晚辈们要起个大早,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见节磕头,还要磕三下。然后回家吃饭,随后去祖先的坟上祭拜。

总之,春节原本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因此,在这个时候,作为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的我们,就有一个家族里的超我——大祖先。

我们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好把大祖先的基因传递下去。

这估计就是我们会在春节时爆发严重的逼婚问题的原因吧。

有一次无意中在台湾学者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翻到这样一段话,应该能跟深层次的解释一下。

“在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一个人是不完整的,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基本社会单元。

没成过家的单身汉与大龄剩女,就和疯子等边缘人一样,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缺乏话语权,物质利益上也会被忽视。

你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了一个完整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认可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

这个解释很有力量,如果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如此,那它当然会成为一个深刻烙印,印在我们潜意识深处。

尽管我们对此并无意识上的认识,但却会成为一种很基本的焦虑。”

“哪有人是不结婚的?要是那样岂不是要被其他人嘲笑死了!”

楚丽华想起母亲啜泣中带着撕心裂肺的控诉。

其实,归根到底,自己之所以这么坚持着,还是为了完成母亲下达的任务。

哪怕,意识上觉得这是希望自己找人救赎自己,但潜意识里,还是不敢违背母亲的想法。企图这样,换回母亲的理解和真正的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