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1127)

作者:青薇筱语

不一样的是,以前他们是害怕衣柜里有怪兽,长大之后他们害怕别人的拒绝,害怕别人的嫌弃,害怕让别人讨厌。

为了让别人不拒绝自己,不讨厌自己,他们还会沿用那个逻辑,认为只要我当一个好人,只要我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就应该对我好,所以有取悦倾向的人对做好人特别执着。

这点,楚丽华很认同。

她从小寄宿在各个亲戚家,她的生存之道就是得到认可。

但是无论是从亲戚还是父母那里,她得到的都是更多的指责。

所以,她就一直养成了这样讨好型人格了。

但是,遇到问题不能只是归罪于小时候,毕竟人已经长大了。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同样也有活的精彩的人。

而那就是楚丽华的目标。

兰芝是带着一大堆吃的东西回到病房里的。

她走过去,把买给小七的婴幼儿零食递给孟宪祥。

然后又拿出来一盒饼干递给孟宪祥。

就在接东西的时候,两人的手碰在一起了。

一抬头,四目相对,兰芝从孟宪祥眼里看到了深深的心疼。

她的眼泪掉了下来。

第861章 远方的善源

孟宪祥才一句,“不哭。”

兰芝就扑进孟宪祥怀里,差点把小七都挤掉出来。

小七也不闹,抬起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兰芝的脸。

被这柔软的触感温暖了心,兰芝擦干眼泪,握了握小七的小手。

是呀,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如果没有楚丽华的慷慨,估计小七都不能出生吧。

转过头看楚丽华,她正低头吃饭呢,青云飞把精细的肉夹到她碗里。

这样的女子,真值得温柔以待。

吃完饭,楚丽华拿起手机打算继续听课。

——“楚楚,你帮我查一下我的快递到哪里了?”

孟宪祥边吃东西边说。

楚丽华点开某度,“好,哪家快递公司,单号多少?”

还没等到孟宪祥报的单号,楚丽华先看到了一个新闻,还是新京报报道的。

因为标题太吸引人了,楚丽华就点进去看了。

是南通万善寺一个叫道禄的和尚和300多个女人的报道。

他法号道禄(常灯法师),今年42岁,于2010年出家。

短短几年间,他帮助了300多个女人,生下了300多个婴儿。

由于道禄长时间带领产妇奔走医院,导致很多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是个不正经的花和尚,还有人说他是“高级的人口贩子”。

庙里供奉的牌位中,九成以上都是超度堕胎婴灵的。

不管是未婚先孕的女人还是婚外恋的女人,道禄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视同仁,耐心的开导她们,为她们谋求后路。

而要说他和这些孩子之间的缘分,恐怕还要从他个人的经历讲起。

道禄,俗家名叫吴兵,出家前是个普通人,他开过工厂,做过外贸生意,过着有房有车、衣食无忧的生活。

就像采访中所说:世间所有男人经历的,他也都经历过了。

1999年他和近亲结婚的妻子有了孩子。

因为血缘的关系他们十分担心孩子的健康。

他曾到寺庙求愿,如果孩子生下来健康无恙,他就50岁出家为僧。

幸而上天眷顾,女儿平安无恙,倒是几年以后,他和妻子感情破裂,两人以离婚收场。

35岁,安顿好女儿后,他决心皈依佛门。

过往的经历和对佛学的思考,注定了道禄无法成为清修和尚。

在佛门清修的这些年,他遇上的大多是堕胎之后为孩子超度祈福的母亲,这让他同情也让他感到痛心。

在这场没有前例可遵循的民间救助样本中,道禄游走在“道义上获得支持,但无政策支撑”的尴尬夹缝中。

多数孩子都被生母带走了,道禄身边陆续留下了四十来个孩子。

他留下生母们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并与对方签订一份书面的监护权委托协议,承诺可以帮忙把孩子养到18岁。

这期间如果母亲具备条件可随时把孩子带走,小孩成长过程中遇到意外、死亡、残疾等问题,委托人承诺不追究道禄任何责任。

他从不追踪离开的生母和孩子,只对留在身边的孩子负责。

其中一些孩子就留在道禄的大本营——位于南通如皋老家的一栋3层灰色小楼,这里被取名为“护生小居”。

房子原本是道禄留给女儿的私宅,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处育儿所。

一楼客厅的楼梯转角处变成了临时库房,堆满纸巾、奶粉、尿不湿;孩子的衣物按照外套、秋衣、裤子被收纳叠放在十几个透明的储物箱中;卧室、餐桌、茶几上随处可见儿童读物和小玩具。

楚丽华看着这些文字和图片,她的心仿佛被重重的撞击了一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