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针修炼纪事(206)
杨澈郑重神色,慢慢说道:“河西此地多次易主,历代统治者无论是汉人还是番人,对这些汉人世家大族都可称得上礼遇,汉人大族与番邦王室贵族通婚也很常见。”
“大夏崇尚武力,马背上得来的天下仍马背上治理,对以文治国不屑一顾,对儒生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其酸腐无用,只会动嘴皮子。”
“他们把人分四等,除非极少数大族汉人,汉人一般都在第四等,大都操贱业。穷苦百姓在天灾之年卖儿卖女,大户人家对奴婢动辄打骂仗杀,不受任何惩罚。大夏还烧毁了不少孔庙,对儒生也是动辄辱骂,他们毫无机会入仕。”
“大夏贵族□□不止,王权与后权争斗不休。他们直到现在还有抢婚的习俗。陈家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尊重,以为大夏也是如此,实在也太大意了。梁太后能把亲生儿子的皇帝幽闭而死,皇后都能谗杀,你一个小小的边陲世家之女算什么。”
“咏柳事变后,引起河西各郡汉民激愤,不少世家大族人人自危,子弟也纷纷投奔大昭。”
“维新还有族中小辈流落中原,好在陈家与中原世代往来,这些人纷纷投入故旧门中。维新就投入我师叔门下,我也曾在师叔门下学过一年奇门八阵、天象星宿和工程器械。”
“后来我征战河西,维新主动请缨跟随我,他现在就在凉州督导工程器械。他毕生愿望一是收复敦煌,洗脱家族耻辱。二是血刃死敌梁全。”
“如果能重归大昭,就不会发生咏柳姑娘的事情了。”谭茵雀跃道。
杨澈摇了摇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大昭权贵虽然不敢做出当众抢人的恶行,但暗地里的龌龊勾当也不少。”
谭茵想到他十五岁时被襄阳王世子所抢,致其母亲早亡,他对此刻骨铭心。
“那按你这么说,这些人为何要重归大昭?”谭茵不解道。
“我大昭到底文明许多。特别是本朝几任帝王都开明睿智,体恤民力,国库充盈,民众富庶,官员持身以正,百姓安居乐业。”
“再说他们到底是汉人,被当成奴隶一般,那些儒生也毫无尊严,怎愿被大夏统治。”
谭茵想到若是父亲遭遇此等之事,必会以死反抗。
“还有,河西被大夏占领后,日渐没落,沦为边陲之地。大食大秦西域诸国与中原通商都要经过这一咽喉要塞,河西诸郡乃东西商贩交汇之所,历史上此处极为繁华。”
“前人有‘天下富庶者无出陇右’的说法,还有‘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河西繁盛可见一斑。”
“商人在此贸易,各自带来东西方的文化习俗,西方商人把佛教传往中土,东西在此交汇。敦煌那边有无数美轮美奂、奇妙无比的壁画、雕像洞窟,就是写照。”
“这样的落差自然也让河西人极为不满,他们归大昭心切,这对大昭夺取河西极为有利。”
“大昭夺取河西,得到这儿产的良马才能组建骑兵,才能对抗大靖大夏,否则我华夏沦陷,遍地都有咏柳之事,百姓沦为贱民,儒道之学从此中断,’吾其被发左衽矣’,我们又有何面目去见故人。”
从对河西西域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慢慢了解,谭茵开始明白眼前之人他想要做什么。
“你这是要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吗!”谭茵问道。
杨澈哈哈大笑,“我哪有你说得那么伟大高尚。”后又收敛神色郑重道:“不过是不辜负老师教诲,尽己所能罢了。”
谭茵刚想表示自己的感动与崇拜,却听他笑嘻嘻道:“你说岳父母知道,会不会很喜欢我?我这个半子比赵旭还要好吧!”
“哐”地一声,刚树立的高大光辉形象瞬间就碎了。
☆、战佛将军
端午要去城外显圣寺庙,路程得有一个半时辰。
这日,谭茵早早起来,与忍冬到厨房忙和起来。
糯米与粽叶早就准备停当,昨晚两人把糯米泡上,今早一看,发得刚刚好,粽叶也洗得水亮。
把赤豆与蜜枣煮好,把半精半瘦的五花肉切成一小块丁。
两人包好五花肉、赤豆及蜜枣粽子,还包了一些白粽子,趁热下锅煮熟。
杨澈读书练武后,与谭茵一起用早餐。
“尝尝我的手艺,去年缺你的肉粽今年给你补上。”谭茵剥了一个肉粽,递给他。
杨澈顿了顿,伸出筷子夹起肉粽。
“这蜜枣和赤豆粽子都不稀奇,各地都有。只有这肉粽可只我们那才有,吃过的都说好。”谭茵颇有几分小得意。
杨澈对她轻轻一笑,吃了起来。
“味道怎么样?”谭茵充满期待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