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970)
事后曹睿询问刘放和孙资说:
“燕王(即曹宇)向朕请辞,你们说他是真心的吗?”
当时站在曹睿床榻边上的只有刘放和孙资以及曹爽三人,刘放和孙资听后看了看曹爽,于是二人马上对曹睿说:
“燕王是因为自己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承担辅政重任,所以才会坚决请辞的,既然如此陛下也不用为此感到忧虑,若是勉强征召他的话恐怕也难以发挥您所期待的作用。”
曹听后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
“那依你们之见,谁能够代替他胜任辅政之首这个职位呢?”
刘放个孙资一同对曹睿拱手说道:
“臣以为邵陵候可以承担这个重任。”
听了他们的话后,曹睿将目光移到了默不作声的曹爽脸上,那眼神之中充满着疑惑和不信任,虽然碍于同宗以及曹爽生父曹真的关系,曹睿不得不提拔重用他,即使在知道他能力不足且屡次让自己失望的前提之下,仍旧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不过若真是让他担任这样的要职,主宰曹魏接下来的命运,他还是非常担忧的。
当时曹睿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又问他们说:
“那夏侯献、曹肇以及秦朗等人,你们认为如何?”
这个问题是刘放和孙资一直所等待的,他们见曹睿问了出来便顺坡下驴道:
“领军将军和屯骑校尉虽然都是曹氏宗亲,地位显赫,可是他们在朝中并没有威望,且有没有立下过任何值得人注意的功勋,况且大权过于分散的话对日后的朝政不稳也是有些潜在危险的,所以还请陛下三思……”
曹睿听后点了点头,他对曹爽等三人说道:
“你们先去吧,朕要好好想想……”
(二)
不久刘放和孙资再度回到嘉福殿(曹睿寝宫)时,曹睿突然问他们关于司马懿的问题:
“朕前些日子让你们下密诏召司马懿回朝,你们可知道朕的用意吗?”
对此善于察觉曹睿心思的刘放和孙资自然是心知肚明,刘放站出来回答曹睿说:
“陛下心中对辅政人选恐怕早已有了定论,眼下燕王曹宇请辞大将军位,自觉能力不足退出了辅政之列,而夏侯献和曹肇无论是威望和功勋还不足以胜任,剩下来的内臣也就只有曹爽一个人了,可是陛下很清楚邵陵候的能力并不比夏侯献和曹肇强多少,但是他父亲先候曹真大将军却是我大魏的一杆铁旗,即使他去世了还是有很多人聚集在‘邵陵候’这面旗帜之下,所以曹爽这些年来身后培植了不少势力,如果不让他担任辅政大臣恐怕朝廷后生乱。”
刘放的话虽然说得非常直接,甚至有些言辞已经超出了身为臣子应该讨论的范围,但是他的话可是结结实实的说到了曹睿的心坎儿里去了,这时孙资接过了刘放的话说道:
“太尉司马懿虽然是外臣,但是自陛下即位以来便得到了重用,这些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可谓是立下了赫赫功勋,无论是东吴还是西蜀都十分畏惧他的声名,就连吴国的上大将军陆逊也曾对孙权说:只要有司马懿掌权一日,吴国想要在和魏国的争锋之中得到便宜都是非常困难的事。至于西蜀的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五次想要北伐中原的他有两次是被太尉所阻止的,甚至最后一次还被太尉活活耗死在五丈原,如今我魏国能够在近些年边境获得太平,恐怕绝大多数都要归功于太尉大人。如果魏国朝政被邵陵候一人独掌的话,那么虚有其表的他是根本无法应付外敌入侵的,只有太尉能够力挽狂澜,更何况……”
说到这里孙资显得有些难以启齿,一直闭目听着的曹睿睁开了眼睛,指着他说道:
“说下去……”
见曹睿命令自己,孙资只好继续说道:
“更何况恐怕陛下心里也很清楚,若是等到陛下驾鹤西去之后,年幼的齐王殿下是根本没有办法亲政掌权的,到时候独掌朝政的邵陵候必然不会容得下太尉,甚至……甚至施以毒手也不是不可能,而一旦太尉被连根拔起甚至是受到压制,那么到时敌国来犯的话,我国的边境便岌岌可危了……”
刘放和孙资二人各自针对司马懿的长篇大论叙述完毕之后,曹睿叹了口说道:
“先帝去世之时曾对朕说,司马懿是绝对不能予以任何实质性兵权的,朕没有听他的话,自大将军曹休和大司马曹真先后去世之后,正因为有司马懿在,方使得我大魏这些年能够南拒孙吴、西敌巴蜀,北定公孙,纵横天下、独领风骚,可是慢慢朕开始有些懂了先帝的话了,外臣掌握实权并且日以做大,无论如何对于皇权来说都是威胁,朕也因为如此逼迫他做出了杀降屠城的血腥之举,现在看来不管是朕还是我大魏的江山社稷,都已经离不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