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78)
坐在一旁静静聆听的司马昭,将马谡口中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默默记在了心里。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怀柔为主,刀兵为辅”的政策,在命令大军向永昌开进的过程中,沿途务必不得扰民,而且要善待当地百姓,就算是百姓对蜀军并不欢迎乃至敌视,也不能有任何的报复举动。
见蜀军已经准备向自己发起进攻,孟获联络各方部落开始迎击,诸葛亮采取了分割包围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南蛮联军,孟获本人更是被蜀将陈式擒获。
被俘后,诸葛亮亲自为其松绑并带着他观察了蜀军的兵营军阵,然后询问孟获说:
“此等军势如何?”
孟获很不服气,说自己这次战败是因为不知虚实,这次亲眼看了之后也不过如此,如果再战定然能够大败蜀军。诸葛亮淡笑不语,这时站在他身旁的司马昭突然开口说:
“既然他不服气的话,就放他回去好了。”
“小孩子家家的,胡说什么?”
一听司马昭的话,陈式等蜀汉将领纷纷露出了不悦之色,但诸葛亮却一挥手:
“放他走吧……”
既然诸葛亮已经发话,那么就算是将领们有再大的意见也只好执行。
惊讶的可不只是蜀军将领,就连孟获本人也没有想到诸葛亮居然会真的放自己走。
等到孟获被自己的族兵借走之后,诸葛亮低头询问司马昭说:
“你猜猜看,我要放他几次才能够让他真心归顺?”
遥望着骑着骏马飞似逃走的孟获,司马昭仰起头身处了自己的两只手掌,露出了除去左手大小拇指以及无名指之外的所有指头:
“七次!”
“哦?”
诸葛亮扬起眉毛笑道:“你怎么会这么肯定呢?”
司马昭回答说:“要不要打赌?”
后来孟获先后六次与诸葛亮展开决战,都被诸葛亮所击败,每次生擒孟获之后,诸葛亮见他仍旧没有臣服的意思,都采取宽和的政策将他释放,直到第七次……
见诸葛亮依旧不打算诛杀自己,反而善待所有的俘虏和百姓,孟获终于被感动了。
而诸葛亮以及他身旁的司马昭都在观察着孟获的一举一动:
这次孟获没有再离去的意思,而是跪在了地上向诸葛亮拜服道:
“丞相真乃天人,孟获服了!南人永远不会背叛您!”
南中平定之战历时半年,从三月出兵至九月孟获携众首领渠帅归顺,诸葛亮彻底消除了南方的隐患。九月中旬诸葛亮在孟获的陪同之下来到滇池,接受了所有部族的投降,出于对诸葛亮杰出人品的敬佩,当地的百姓将金、银、丹、漆、耕牛以及战马等优良物资都上交给诸葛亮用以国家取度。
诸葛亮巧妙利用曹魏与孙吴之间爆发第三场战争的宝贵战机,迅速平定了历时长达两年的南中四郡叛乱,彻底消除了南方的隐患,为他之后五次北伐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此次战争,司马昭也发现了诸葛亮身上独有的魅力,和自己的父亲司马懿一样闪耀夺目,但似乎却根本不相同……
战后班师的途中,诸葛亮看着司马昭望着窗外发呆,便放下了手中的公文竹简问道:
“怎么?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出神?”
被从发呆状态之中拉出来的司马昭回答他说:
“你和他都说对方都是平生罕见的对手,我只是在想你和他到底有什么不同……”
虽然司马昭并没有在言辞之中提及这个“他”到底是谁,但诸葛亮很明白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司马懿。而更令诸葛亮在意的是,司马昭居然认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好好去理解,现在恐怕连我和你父亲都无法给你答案。”
帝座:忠臣失信,伐吴险象环生
同样是从三月起出兵的曹丕,却面临着和诸葛亮完全相反的处境……
公元225年(魏黄初六年)三月,曹丕不顾蒋济和辛毗的反对,以水师为主力第三次南下伐吴,于同年五年到达谯县,八月率领水军进入淮水。
这时诸葛亮率军南下永昌平乱并且连战连捷的消息也陆陆续续传到了洛阳,蒋济认为这是个很不好的信号,在他看来诸葛亮不久就会彻底平定南方的叛乱,而那个时候曹丕或许才刚刚抵达和东吴的战场,若是腾出手来的诸葛亮配合东吴出兵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于是蒋济便以水道难通,不利于水军展开为由再度劝说曹丕趁早退军,可惜的是他的这个建议仍旧没有说动一心想要灭吴的曹丕。
同年十月,曹丕率军第二次临幸了广陵,而诸葛亮也班师抵达了成都,受到了蜀帝刘禅的亲自迎接。这个消息传到了许昌后,此时司马懿也已经渐渐意识到,徐晃当初截获的那封诸葛亮亲笔密信一定不单纯,或许自己和曹丕都被诸葛亮给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