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182)

作者:夜雪行寒

一旁谋士,诸如许攸、荀谌等人都看得出来袁绍正压抑着自己的怒气,但却都一言不发。

沮授解释道:“在下不敢,只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深受主公知遇之恩,在主公犯错之前规劝您是我应尽的本分,当曹操刚刚迎奉天子的时候您攻打他是最好的实际,然而此次攻伐曹操本为不智之举,无奈您已经兴兵而起,我只能建议您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袁绍皱了皱眉头:“先生熟读兵法,殊不知胜败之重在于一鼓作气?”

这时站在荀谌边上的张郃有些看不过去了,他站了出来对袁绍说:

“主公,沮授先生所言虽然言行刚直,但是也不无道理,请主公三思。”

张郃在攻灭公孙瓒的战争之中战功最大,袁绍本想降罪于沮授却又找不到理由,见张郃出来说情,正好给了袁绍一个台阶下: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大家都好好回去想一想吧。”

说罢袁绍便拂袖而去,起兵南下的议题被暂时搁置了。

正当袁绍举棋不定之际,远在南阳宛县的张绣也密切关注着曹操与袁绍大战的情况。

考虑到自己与曹操之间已经结下了不解之仇,张绣起初是坚定站在联合袁绍夹击曹操、最终瓜分兖州、豫州领土的目的。

然而刘表在和张绣联手进攻曹操的过程之中,被曹洪、曹纯的军队所牵制,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使得刘表不禁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对于张绣接下来的增兵增粮的要求也是尽量拖延敷衍,这让张绣慢慢看清了刘表胸无壮志的本性。

为此他数次叹息,这些都被身旁的贾诩看在眼里。

有一次在饮宴之时,贾诩试着问张绣:“将军是否还坚持与刘表为伍呢?”

这句话正中了张绣的下怀,因为此时张绣心中所想的正是这件事,而现在居然借着贾诩之口说了出来。他无奈之下再次叹了口气:

“知我者先生,二师弟张郃身在河北备受袁绍器重,三师弟张任也在西川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再看我呢?寄居在刘表手下弄得君不君臣非臣,枉我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

说罢张绣紧紧捏了捏手中的酒樽,直到铜质的酒樽被自己捏得微微变了形,他才将仰头将酒樽内的酒一饮而尽,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贾诩看得出张绣心中的不甘和窝囊,他在张绣再次端起酒壶斟酒的时候伸手轻轻按住了张绣那粗壮有力的手臂,慢声说道:

“将军勇武过人,并非刘表这样非雄主之人可以驾驭的,刘表之所以不对您委以重用关键是他与您有杀父之仇,如果继续留在这里迟早会受刘表的猜忌,莫不如……”

贾诩降低了自己音调,看了看窗外无人后轻轻将脸靠近张绣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张绣一听顿时神情大变,他腾地一声站了起来用惊愕的眼神俯视着贾诩:

“什么?让我去投靠曹操!”

还未等张绣说完贾诩便安抚他坐了下来,详细解释说:

“将军之所以会这么惊讶,无非是介怀于昔日诛杀曹操爱子爱将之事,以为曹操心中也会对您恨之入骨,如果是平常的话将军的担心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此时不比以往,曹操乃当世之奸雄,胸怀非常人可比。此刻对抗袁绍本就实力不足,况且他十分忌惮将军您,这个时候您投靠曹操视为雪中送炭,不仅可以让他对您尽释前嫌,也会委以重用。”

听了贾诩的话,让张绣的心中开始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还是还有其他的顾虑:

“总是曹操可以对我不计前嫌,但是我手中的实力也很有限,并不是曹操得到了我就可以百分之百取胜,而且各诸侯对曹操都不看好,准备随时趁着曹操落败时一拥而上瓜分其地,我这个时候投靠曹操,万一他失败的话……”

贾诩对张绣的担忧不以为然,他接下来说服张绣的话几乎与郭嘉的胜败论相差无几。

犹豫一夜后张绣终于下定决心,先亲自写书信一封派遣人送至黎阳城内。

曹操阅信后忽然开始仰天大笑,而且笑声久久不止,让周边的文武十分惊讶。

随即曹操将张绣愿意脱离刘表归顺自己的消息告诉了众人,这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于禁力主不要收纳张绣,他认为张绣与曹操与诛子杀将之仇,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相信,之前宛城之败的情况还历历在目,今日张绣再次投降根本就是图谋不轨。

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同,但是郭嘉和荀攸则不这么认为,荀攸对曹操说:

“如果您和袁绍的实力相反,那么张绣的动机还值得怀疑。可眼下曹公与袁绍相比劣势明显,即使张绣不用这样深入敌营的冒险行为,也可以坐观成败,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