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女孩对我说+番外(231)

作者:蔷薇与云

云和他们礼貌打招呼,两人也很客气回应,互相恭维,友好寒暄,这是咨询前必经的一段过程,有经验的咨询师就在这段时间里,找机会自如地切入主题。

很有趣的是他们的肢体语言及互相的位置,有某种“剑拔弩张”的味道。

在“互相表扬”五分钟之后,云问:“我看了咨询记录,两位是为了家里的孩子教育而来,你们谁先说说具体情况。”

夫妻俩的反应很特别,太太目视前方,面无表情,但身体僵直,这是一种防卫的姿式;

先生却从口袋中拿出一张纸,先扫了一下纸,又认真地看了太太一眼,小心地说:“我先说?”

太太仍然面无表情地回答:“随便。”

(这两人的互动有意思,云想。)

然后先生按照纸上的记录,开始“控述”太太的女儿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如何如何不听话,不懂事,脾气大,没礼貌,生活没规律,作息不好等等一系列问题。

太太一言不发地听,这个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云又开始补充问了一些细节,才发现这个家庭的复杂性。

这是一个重组的家庭,妈妈带着一个女孩,爸爸带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奶奶,重组了一个新家。

家庭,感情基础最重要

原来妈妈离婚后,带着六岁的女儿单独生活了两年,她工作忙,对孩子的教育呈放养状态。

而爸爸离婚后,带着四岁的儿子和奶奶生活了三年,平时都是奶奶管孩子,他们家是比较看重规则的家庭。

现在两人重新成了家,不知什么原因,入住的是女方的房子,而爸爸是一个孝子,去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母亲——奶奶,于是乎,两大一老两小住一起,虽有四房两厅,但不是每人都有一间房,矛盾就会消除的。

于是他们过上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比如:奶奶和姐姐的生活习惯不同,一个早睡早起,一个晚睡早起(上学时)或晚睡晚起(周末或节假日);然后老人容易惊醒,孩子容易手脚重,于是老的不爽要说,小的不爽照旧。

比如:姐姐从小比较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又在一个新晋学校,提倡“人性教育”,符合妈妈的放养理念。

现在家里不仅多了这么多人,还有一老一大经常说她这不对那不好,超级不爽,最常见的是关门不理。

比如弟弟老想找姐姐玩,不断被姐姐推出门,甚至打骂,然后弟弟又找奶奶告状,找爸爸撑腰,然后又是一番澄清、“评案”、不服、冤枉、叫屈,最后叫出双方家长,也不了了之。

别说当事人生在其中,就连云在一旁听着,都感觉头大。

但是做婚姻家庭咨询的,就是要从众多纷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然后再打到次要矛盾一一化解。

云知道,他们众多的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夫妻矛盾”,所以她得先把他俩分开,各自听听个人的述求。

事情总是有不同的面向,但通常每个人只会从自己的面向去描述,然后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同“盲人摸象一样”。

咨询师需要的,是引导他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特别是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看到完整的问题,只有看到,才会有真正的解决。

心理咨询与一般的企业咨询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双方认同的标准与“合适”,这需要大量的了解和沟通。

云先请先生出去等会,因为刚才他说得够多的了,现在她得给太太一些说话的机会。

果然“清场”之后,太太的话就出来了,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比如刚才爸爸说的,因为他们管不了姐姐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妈妈告状。而妈妈认为那些实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当不得两位大人如此看重。

但告得多了,气也上来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找姐姐吼一顿,甚至是打一顿,但事后也感觉女儿也委曲也可怜,然后又后悔,不断恶性循环。

然后云问她,关于女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她是真的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吗?还是感觉自己没有能力管了,干脆“眼不见为净”。

这才知道,妈妈成长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没有“教育”的原生家庭,所以她也是放养成长的,自由成长的,现在做了企业家,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

的确如此,每个人教育孩子,基本都是按自己原生家庭所接受的体验重复的。

然后,云问了她是怎么认识现在的老公的,他们平常是怎样相处的,感情基础如何。

对他们的感情基础有了一些了解。

然后她请妈妈外出休息,请了爸爸回来。

上一篇:漫步人生路 下一篇:等一片星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