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31)
“我相信,至少我身边许多人都相信。”蔡德答道。“阿德。问题是,多少年来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呢?我的回答也很简单,这就是人们常常会变得很盲从,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例如,鲁迅、郭沫若、梁漱溟、胡风、巴金等,如果是论智商,相信没有人会怀疑其智商会低下,但假如时间车轮能再倒转五十年,让他们重新做出选择,你估计他们还会重蹈覆辙吗?要知道,这些人在当时过的都是人上人的舒适生活啊。因此,以常理推断,我想可能不会。如果还是老样子的话,那我敢断定他们的大脑一定是出了毛病,因为,一个正常人决不会允许别人来限制自己的写作自由和人身自由的。要知道,鲁迅之所以能成为鲁迅,巴金之所以能成为巴金,郭沫若之所以能成为郭沫若,皆因当时好歹还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写作的环境,以致他们能一个个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名人。然而,也正是他们曾亲自用双手参与了毁灭自己赖以成名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仅如此,由于他们一个个都是大名人,所以,他们的行动又唤起了越来越多他们的崇拜者们纷纷跟随,因而,就出现了改朝换代的大局面了。对此,阿德,你是怎么看的呢?”张小平竟卖起关子来了。
“这个,我也说不清,不过,你说的是你的道理,我不会因你的一番话而改变我对佛教的信仰。”蔡德仍然很不服气。
“我说这么一大篇,你们也许认为这是国家大事,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以你阿德为例,你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样一个唤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依我看,正是由于你对许多事情看不透,对周围环境的本质层面一无所知。以为如今时代不同了,允许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了,因而,你也就兴冲冲地跑来这边来想分一杯羹了。结果呢,羹未分到,却被抓到里面来了。这未免有点与猎人设陷阱捕捉野兽的情形好相似,是吧?”张小平又不说反问蔡德。
“那依您之见,我该如何做才好?”蔡德反问张小平。
“不说了,不说了,不过,要说也可以,但必须是有偿服务,我要收费了!”张小平竟同蔡德开玩笑来了。
“行,我等下给你十五打花,你总该满意了吧?来,抽一支烟。”想不到蔡德竟认真起来。
“以你阿德为例,假如你不是港人而是某大国人,则也许你根本就不用在这种地方同我们在一起了。认清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很容易,其实大大不然。说句你阿德不要生气的话,你就从来没有弄透弄懂这个问题。不仅如此,你们港人目前正在这里做生意的大部分商人,基本上也不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张小平又说。
“老张,你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啊?如今开放已十多年了,不管怎么说,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深得人心的。我就不信,有人竟敢走回头路?”李国华不能同意张小平的看法。
“老李,但愿我是杞人忧天还好。否则的话,我还真有些替某些同胞担心呢。”张小平用拳头轻轻地击了一下蔡德的肩膀后笑道。
“张先生,难道您认为目前所实行的许多措拖只是权宜之计?而深层的本质问题并不会改变?”蔡德对今天的谈话内容已越来越有兴趣了。
“对,我是这样看的。犹如一名吃惯了中药的病人一样,吃点西药只是想试一试起个辅助治疗的作用,从根本上讲,这个病人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抛弃中医而改用西医治疗。我以为眼下多数人的情形就是这样子的。”张小平回答道。
“按张先生您的看法,目前商人来投资经商是不智之举?都应该退回去才对?” 蔡德仍然很不赞同张小平的说法。
“那也不全是这样,我的意思是强调正确认识周边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正确认识了它,你才会有正确的应付之道。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你该知道吧?所谓‘狡兔有三窟’的典故讲的就是他。”张小平问蔡德。
“这个我自然知道的,但这与我们的话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蔡德不解地问。
“有关系,大有关系啊,阿德。商人要赚钱是商人的天职,哪里有钱赚自然要到哪里去。但是经商犹如打仗一样,在发起进攻之前,应该先想好退路。否则,如果临时出现意外,将可能难以收拾。就以你们这些商人来说,来投资做生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你们能预先留有退路,再经商不就更安全了吗?这就好比要进入原始森林淘金的人一样,预先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以防到时金没有淘到,人却被老虎吃掉了一样。作为商人也一样,一定要明白商场如战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作何事情之前,必须想明白一件事,即一旦遇到意外情况,绝不能让自己陷于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成了无爹无娘的孩子一般惨境。你说是不是?”张小平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