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163)

作者:刘宗凤

“你说得很对,其实,民风的变化往往也不是偶然的。例如,改革前,曾一度看重“阶级成份”,认同越穷越光荣,结果是地主和资本家等的女儿再漂亮也没人敢要。改革后,开始重视学历文凭,结果一度出现漂亮姑娘争着嫁大学生的景象。后来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结果哩,又出现漂亮姑娘争着嫁给有钱人的热潮。所以,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也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是不是也该冷静地反思一下呢?”

“你的观点也许是对的。”

“我总觉得,一个人类应该是多元化发展的,不能随意地规定某些要发展,而某些不能发展甚至禁止发展。因为人类也有个类似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问题,如果人为干预过多,则势必会造成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最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

“你这个观点很有见地。”

“另外,你想过没有,皮肤病是很具有传染性的,要是新收巷的犯人过几天后都被传染上皮肤病了,那可怎么得了啊。”

“刚才指导员不是对他们实行隔离居住了么?”

“那顶什么用呢?他们虽然是分开居住,但毕竟仍共用一个冲凉房,如果顺其自然而不采取进一步防范措施的话,我想到时不传染都很难了。”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现实条件就是这个样子,不把他们放在新收巷里,又能让他们到哪里去呢?”

“可以把他们都送医院接受治疗呵?”

“你有所不知啊,这么多人全都送去医院,根本是不可能的,你没有住过院不了解,监狱医院住院部全部加总也只有十几张病床,怎能容得下如此多的人住院呢?”

“难道不可以临时增加床位么?”

“那也要有多余的空间才行呀。”

“你的意思,只能开个眼闭个眼,顺其自然?”

“那也不是,至少可以通过采取搞好室内卫生、多消毒、多用药等措施。同时,也可让中队犯医多去看视,比如说,令犯医去监督他们多用药水冲凉,教他们经常主动自我保健等。”

“老杨,下午我看见他们那个样子真是心寒啊。”

“我也一样。能采取的措施,积委会都做了,有许多是属于客观环境方面的问题,我也只能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和想法,中队是否能采纳,我也是无能为力的。”

“这点,我能理解。”

“对了,你个人的事怎样?余刑还有多长?”

“还有一年二个多月。”

“那也快了。”

“再快也赶不上你老兄,来时比我晚,走时却远比我早,真是佩服你啊。”

“不能这样说,我只是运气稍好点罢了。”

“有些事是不能全归之为运气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是没借口可讲的。”

“其实,你也是比上虽然有些不足,但比下却是很有余啊。”

“老杨,出监后准备做什么工作呢?总不会从此不再拼搏了吧?”

“干还是要干的,但到底干些什么,目前确实很难说。”

“你觉得仍继续留在原地,像我们这种人,恐怕什么事都干不成?”

“不可否认,像我们这样坐过牢的人,出去后要想找一份工做,除非是隐瞒这段个人历史,否则,确实非常难。”

“就是呀。”

“除非自己投资自己干,但这也非常不容易,最关键的当然是资金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到国外去发展?”

“当然有,但也很不容易啊,不要说别的,就是出国时政审这一关恐怕就过不了。”

“据我所知,现在有不少国家接受技术移民,如果能以这种形式出国去谋求发展,不是很好么?”

“技术移民的事,我知道一些,如加拿大就接受技术移民,但据我所知,凡犯过原所在国刑事处分的人,一般都很难通过相关审查的。”

“不过,以目前这种状况,我总觉得留在国内,是很难有所发展的。”

“我知道,关键是如何建立起通道,没有通道,想出国发展,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说实话,我对自己一年后出去做些什么,心中一点数也没有,感到十分地茫然。”

“此事看来急不得,而且急也没有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唉,也只好如此了。”

5

今天是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张剑波已经调来图书组开工有一个多星期了,而且,杨凡昨天又把王长根也顺利弄到图书组来了,如今张剑波和王长根全都已经成为图书组的正式成员。

此二人内心都十分明白,自己之所以能顺利调到建新学校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杨凡的大力帮助,所以,他们二人对杨凡可以说是充满着感激之情。而杨凡一方面感到临出监之前总算替高科长尽了一份意,心中顿感轻松不少;另一方面觉得临走之时还能做两件好事,也算是善心一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