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心计(23)
“好啊!三哥、五哥他们都有马,就我没有。”祝明轩欢呼道。
祝妤君揉了揉祝明轩圆溜溜的脑袋,翻开书案上的《增广贤文》……
……
当日祝妤君留在琉璃院用晚饭,她不在意让祝老太太知晓她与母亲、八妹和好。
东府人是要脸面的,既然暂时不会有明枪,她只等着看有什么暗箭。
回到碧云居周嬷嬷与她说起挑选新丫鬟的事,“小姐,东府家生子要不得,西府庄子上虽有老人,但这些年庄子皆由东府祝老太爷暂管,依奴婢看,不如直接在人牙子处挑买合意的。”
“嗯,此事嬷嬷办便可,尽量快些,免得郭氏过几日缓过来,又厚脸皮塞人。”祝妤君说道。
“是,小姐。”周嬷嬷很欣慰,小姐即信任她,又与五太太、八小姐关系好转了,小姐懂事,她跟随了半生的主子、小姐的生母,在九泉之下能安心了。
……
第二日祝妤君没睡够,却被麦冬叫醒。
没睡足谁的脾气都不可能好,祝妤君不满地嘟起嘴。
麦冬眼泪快滴下来,茜草被送走,小姐身边只有她一个贴身丫鬟,她也很无奈啊,“小姐,不是婢子故意闹醒您,是五老爷来了。”
“父亲来了?”祝妤君抬头看窗户,雾蒙蒙的,大约卯时还没到。
祝妤君捂了会眼睛,起身洗漱更衣。
待她走出内室,祝祥渊已等得不耐,开口责备祝妤君懒惰,“古有学者焚膏继晷、昼耕夜读,你倒好,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不思进取,如此岂能成大器。”
祝妤君一脸无辜,太阳影子还没见着,哪来三竿?
要论焚膏继晷,她昨夜看书也烧完好几支蜡烛。
“走走,为父给你瞧好东西。”数落完祝祥渊迫不及待地抬脚往外头走,喜滋滋的好似学堂里得了夫子夸奖的孩童。
“孩儿早饭还没吃。”
“书房有点心。”
……
祝祥渊的宝贝都收在书房。
祝妤君见父亲拿起书案上系一条靛青穗子的卷轴,小心翼翼打开,再得意地展现到她眼前。
“君儿,怎样?”
“嗯……”
祝妤君脑袋凑过去。
“女儿,怎样?”祝祥渊迫不及待地又问一遍。
祝祥渊原是孤独的,祝府里除了年纪尚小的祝明谦,再没人的学识、品味、追求能与其相契合,纵是唯一的祝明谦,也因年纪小积淀不足,无论品诗、作画,都无法令祝祥渊尽兴。
每每意犹未尽,祝祥渊总在心中感慨,‘人生在世须尽欢’他却只能把酒空对月。
现在好了,他的爱女发一次烧,病愈后竟开了窍。
他一当爹的,下棋下不过女儿,作画意境差女儿一大截,辩论思想也不如女儿深刻。
女儿优秀如此,显得他一无是处。
不过他不介意……
祝妤君歪着脑袋看,父亲的撒金玉版宣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诗。
半晌祝妤君赞赏道:“好字!”
祝祥渊心中窃喜,暗叹女儿好眼光,脸上却不露色,“诶,为父让你看的是诗。”
第18章 心悦
祝妤君笑而不语,她是闻道之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品诗眼光很高。
诗非父亲所作,她不肯违心夸赞,但誊抄诗句的书法出自父亲之手。
父亲独创了一种字体,不及柳体均匀瘦硬,又不同颜体丰腴雄浑,却兼具颜筋柳骨的气韵,笔力遒劲凛然如有通神之力。
父亲书法很好,无奈北地不似京城、江南,聚有大批学子。
前世父亲的字默默无闻,直到瓦刺入侵北地,祝家东府人带了些父亲的字画逃往江南,父亲的书法才在江南传开,后来又流传到京城。
父亲被世人誉为‘书仙’时已经过世。
闻道之老先生亦收藏了一幅父亲的书法。
她为了寄托对父亲的思念,每日照那幅字练习一个时辰,练了很多年。
重生回来,她除了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还可模仿不少人笔迹,其中她父亲和闻老先生的书法模仿最像,不过此事不敢让旁人知晓。
祝妤君不说话,祝祥渊也不催,自顾地说起诗的来历。
“君儿,昨日为父去了醉仙楼诗会,此诗在诗会上拔得头筹,啧啧,你看诗中的‘寻’字、“望”字用得多精妙,为父特意默下来,让你也开开眼界。”
这眼界开得她好生失望,祝妤君毫不犹豫地说道:“诗不如字,诗太普通了,倒是父亲书法为诗增色不少。”
祝祥渊当女儿年纪小不懂欣赏,提着诗在书房转悠,琢磨挂哪里好。
祝妤君说道:“若父亲一定要挂墙上,不若将‘寻’字改成‘问’,‘树丛’改‘林间’,意境还妥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