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情雪(224)
要说自己为什么会走上写作这条路,可能真的跟孩童时期的经历有关,或巧合,或注定。时光倒退,追溯到很早很早的小学(可能说小时候你遇上的某个人,真的可能就改变你一辈子,有时回想,还真的要感谢有这么一个人),那时的自己还有幸在乡里的重点班上学,五年级开始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哪怕现在看来,学校到家也就几里地的事儿,可当时就是觉得距离好远。其实一开始也是生活平平,小学的学习中我也算不得成绩较好的,老师也不算太看重我。直到后来语文老师休产假,找来一个临时的代课老师,我的心湖才终泛涟漪。
即便小学毕业后再也不见,他也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小学语文老师,滕瑞耿滕老师。在那个几乎一切以学习成绩论输赢的时代,碰上这么一个懂得很多、又颇为看重我的老师,我觉得真是人生之大幸。
还记得刚开始给我们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天多的三国、水浒,听得同学们饶有兴致。后来上过很多识别错别字、写词造句、讲解课文的课我到现在还能记得,甚至是课里的某一处细节,不经意的就记忆了十六七年。课里的写辞写对联,老师总会跑过来看我的,审阅评价的念辞,也总是褒的远大于贬的,估计也就是从那时起,老师给我的看重,给我带来的久违的自信,让我的小学生活不再平淡。
那时,特别兴一种收藏本,就是记录好词好句啥的,偶尔还可以写自己的心情,很像后来的日记。滕老师也是有时间就给我们审阅,估计这也算积累自己笔触的第一步吧,后来有很多这样的本子,奇奇巧巧地跟了自己十几年,有的封皮都结渣掉了,纸张上的字还依然清晰。不过就是这种收藏本,成就了自己后来的断剑情雪。当时我记得自己第一部构思时,是一部校园类的小说,好像名字叫做《还乡记》还是《在乡记》,有些忘了,反正当时也是借鉴高尔基《在人间》来命名的,讲述一段男主在外求学而女主生病留乡发生的故事,因为是纯构思的,儿时的自己又经历平平,于是这则故事早早就夭折了,到现在也只记得个大概而已。
萌芽种在小学,花则开在初中。
还记得那是初一的第一篇作文,当时语文老师(其实我还记得她的名字叫董文静,虽然她只教了我们几个月就回家待产了。怪了,为啥我的第一任语文老师都是待产休课的。)让我们写一篇童话,童话奇思异想、天马行空,行文思路完全不受限制,这就是我擅长的啊,于是洋洋洒洒几千字,光那个作文页我就写了十一张,要知道别的学生可都是才写两三张的。当时童话的名字我起名叫《魔界》,也就是后来《圣骑传说》中的第一章《伊娜雪公主》。后来我生病在家,也是从同学(一个叫节朋朋的女生)的口中才得知老师对我作文的评价“写得都快成小说了”,哈哈,总之也是赞许的更多。
然而她不知道,其实那部童话,我基本就是以小说来写的,只是后来的构思连我都控制不住了,慢慢发展逐步展开,幻化成后来的《瞬战》,又变成现在的《圣骑传说》,也是我人生中第一部完整构思的长篇小说。
后来初二转学,我到了山东。在那里又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不得不说,我的学习成绩,就是在那里完成蜕变的,只不过这次蜕变的主打前锋,变成了英语,当时也是新转来的英语老师吕爱花特别特别看重我,让我一度在班级里混的自信满满顺风顺水。可能很多大人不理解为什么儿时的任课老师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也总听大人说学习又不是给老师学的,但其实小时候的大家都有这股劲儿,某一老师特别看重你,你就拼命学考出好成绩给他看,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孩童时期,我们都渴望被更多关注吧。
其实在初中这段时间,我依然没停止对小说的追求,反而因为这段时期的优异成绩,让很多同学知道我还有写小说的行为,毕竟那个时候,他们顶多也就是看看小说而已。殊不知,一部借鉴古代日本背景的小说,就这样悄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成了我实际意义上的第二部长篇《二十四武士》。构思这部的初衷,我还真有些想不起来了,可能只是当时初触和风文化的喜欢,只知道手稿积累了几百页,却一直没有动过笔。
就这样,一部又一部,无数的构思在我的脑海中显现,现如今已记不清构思过多少情节,刻画过多少人物,总之,如果某一天我自习做题做的半天没有进度,嗯,那就基本没别的了。不过我也就这样,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孤独清苦的写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