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春水皱(36)
“不知母亲是说什么事?内宅的事,儿媳最近不知办差了哪件?”
李氏竟然也开始顶嘴,魏老夫人眼睛都要冒火了。
“哼!内宅的事还需要我问?你若做不好就主动给别人管。我是问你老大这次的事。”
李氏深吸了口气,压下心中气闷,道:“回母亲,儿媳的见识只在这内宅,夫君素来不与儿媳说外头事的,儿媳实在不知到底能有什么事。不如儿媳去请夫君过来吧。”
魏老夫人见李氏这般,一时倒也没有别的法子,冷哼一声,道:“女人家管好内宅是好的,可也不能全然不管外头,怎能让自家夫君与你连说都不说呢?”
这是埋怨李氏没本事,拢不住自家男人,吴氏在旁微微撇嘴偷笑,李氏却只做不见,一派恭顺的起身答应着,转身就出门了。
李氏都走了,大老爷又可能要来,吴氏和张氏自然也不好再坐下去,随后也就跟魏老夫人请辞离开。
刚出了院门口,吴氏却忽然拽着四夫人,悄声道:“弟妹,我看大伯这次是有事,咱们两房可要好好打算打算啊。”
打算什么?张氏可不敢问,也不想问不想听,只充作不懂,陪着笑回答:“二嫂,你知道我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这房都是我家爷做主。我先回了啊……”
看着张氏落荒而逃似的背影,李氏气的直跺脚,暗道四房没骨气。
作者有话要说:释:
1、宋代开始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只用。现在的明信片、贺年卡,据说也是由此而来。
2、宋孟元老《东京华梦录》记载,“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也有说是立春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立春当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我做了改动,按照文中设定了刺幡使这个虚构的,也省去了入朝称贺这个。勿怪!勿纠!
第16章 鸡毛
李氏出了老夫人的院子就回了自己屋里歇下,只派了个小丫头去前院传话。自己歪在床上,难得的闲下来,新年头三天,阖府上下数她最忙,大年初一还是她生辰,可有谁问她一句。她的大姑娘出嫁后,满魏家也就只一个季妈妈能陪着说说话。
“妈妈,珍儿那边要送去的东西可都收拾齐整了?”
“夫人忘了,东西昨儿就送走了。”
李氏眯着眼睛点点头,道:“是了,我竟忘了,年纪大了。”
季妈妈是李氏的陪房,这些年看着自家姑娘从新妇熬到鬓边生了白发,心疼的很。
“夫人在老奴面前说老,真不该。”
李氏浅笑了下,握了握季妈妈的手,道:“我老了,妈妈也老了,好在还有妈妈陪着我。对了,等十五的时候记得提醒我去趟观音寺,我要请个观音大士回来。妈妈,你不知道,自打接了珍儿的信后,我是又担心,又觉得松了口气,只盼我的珍儿能一举得男,日后能顺遂些。日后我就吃斋念佛,期望佛祖保佑我的珍儿,他们要闹什么我都不想管了。”
“夫人早该看开些了,这些年……哎,不说这个。大姑娘是有福之人,咱们跟去的人不也说了嘛,大姑娘有孕了,姑爷身边也没留人。等姑娘再生个儿子,姑爷得了功名,可不就什么都有了。”
好听的话谁听了都高兴,李氏闻言也笑起来,却又叹口气道:“姑爷的功名还在其次,我就看他是个忠厚人。我只有珍儿这一个,当初把珍儿嫁回李家,也就盼着她能夫妻和睦。”
“夫人放心吧,会的,会的。夫人如今尽心教养三少爷,日后也会有福报的。”
“福不福报的我也不想了,只盼着他日后有些出息,记着我对他还算尽心的份上,给珍儿能撑腰就行。”
如今的李氏族长其实是李氏的堂兄,魏玉珍说是嫁回舅家,却也是隔了一房的。也正因为没有亲兄弟,李氏这些年在魏家才更艰难。
“老奴看三少爷是个好的,三少爷自小养在夫人跟前,又在李家读书,有大姑娘照顾着,跟夫人和大姑娘都亲近的很。就是三少爷记名的事,夫人到底怎么想的?”
“哪里是我想就成的。当初抱了他过来,我就提了记名的事,反正我也不会有儿子了,既要养就正经的把名分落实了,两厢都好的事。可这么多年下来,老爷那里拖着,老夫人那里也拖着。老夫人怎么想的我能猜到,无非是怕影响了二房,老爷那里不同意我倒是奇怪啊。”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肯定是平姨娘捣鬼的呗。前几年老爷都不去她屋里了,这一年也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拢了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