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11)

作者:纯白阴影

□□路得胜只当了几年皇帝就驾崩,太宗路正宽继位时,时局尚不稳,为防万一,他将幼子路长河匿于民间,交由死士抚养,路长河在民间长到十来岁才被接回禁宫,立为太子,继而是皇帝。

神宗路长河自小目睹民间疾苦,登基后广施仁政,是万民爱戴的君父。于皇后,他是君,亦是父,对他提出质疑,是大不敬,也是大不孝,但皇后说来散漫:“我敬重神宗皇帝,但很难说他是可亲之人。”她点出前朝若干大员的名字,“爱民如子,难免会伤及官僚阶级的利益,树敌甚多。强权必会导致反弹,王公大族表面为他收服,隐忍不发,但他驾崩后呢?”

神宗的执政理念是“富人玩好,穷人吃饱”,但照皇后的说法来看,神宗实则并未好好落实它,政策仍向平民倾斜得厉害。太子沉默了许久,真是有些久,久到她的酒意彻底散去,他才出声:“……所以母后未雨绸缪,将发带送与孩儿。”

皇后歉然:“母后本不愿如此,但近几年,你父皇……”

皇后没能说下去,但她和太子都已会意,当今圣上明诚帝疏于朝政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若有人谋于暗处,将不堪设想,皇后必须有所设防。

太子喟然:“孩儿明白了。”

接着她听到有侍卫走过来,要护送两人回寝宫,太子说:“孩儿想一个人静一静。”

人声远去,夜来了。她悄然向外张望,太子站在秋千上,微仰着头看天上的圆月,衣袂随风飘拂,她情不自禁起身,想要走近他,侍卫们以为有刺客,从数步之外飞掠而来,太子已听出是她,但没有回头,只对侍卫道:“退下吧。”

品园的灯笼都点亮着,太子大半面孔隐在阴影里,看不分明,她一步一步走过去,太子依然没有回头,语气竟含有恳求:“三郎,别过来。”

她陡然明白,太子哭了。

多年后,她想起这一幕,所谓萧索,是红衣的太子两手各抓一根绳索,站在秋千上,仰面望天,摇摇欲坠的身影。

他在无人注目的夜里悄声痛哭。

灯火跳动着,映上太子的侧脸,发带垂在肩头,那一瞬,她突然想抱他一抱。

那就从身后抱他一抱,不言不语,抱住了他。

太子束住黑发的发带,藏着一个绝不苟活的秘密吧。她的眼泪簌簌而落,浸湿太子的锦袍,太子艰难回过身,从秋千上跌下,还未站稳就把她抱紧:“三郎,可能我自身难保,但不知为何,仍想护你周全。”

大千世间,她要遇见的人,在这里。

明诚八年秋,当朝皇后一纸懿旨,宣她入宫觐见。

丫鬟停月说,她父母有过激烈的争吵,司夫人哭骂夫婿处心积虑,自得知她偶遇太子,便步步为营,将女儿推向火坑,她父亲却颇欣慰:“早料到我的女儿会成功,她生得多美。”

坊间传闻里,这是个一步登天的故事,六品小官司清德家的小女慧美无双,太子对她一见倾心,不顾她已有婚约,执意牵她的手,向皇后请求赐婚。然而无人得知,其实她和太子之间误会丛生,直到那晚秋千架下,他们才真正彼此明了。

路顺祺是帝后的嫡长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储君,他五岁时,皇帝纳胡姬为妃,转年再立岑妃、姚妃等人,从此耽于逸乐,皇后数次谏言,反遭冷落。路顺祺自六岁起,束发所用的发绳都是皇后特别备下的,咬破外层的缎带,夹层暗藏的金丝,嚼一下就能瞬时毒发身亡。

皇后和路顺祺约定,发带是属于母子二人的隐秘,连皇帝爹爹也不能说。路顺祺似懂非懂,哪怕他要很小心,才控制自己不去拆下发带察看。七岁时,他学到一个词,叫命悬一线,于是坐在斜阳里,悄悄哭了。

只哭过这一次。再次掉眼泪,是十四岁这年,母后问起:“你最近常去品园,是和一位读书人投缘?”

“他如今在品园当园丁,赚些生活费,好安心备考。”太子路顺祺很想跟母后直言,“他一定会考上的,将来入朝为官,永远伴我左右。”

这情愫萌生,润物无声,但宣之于口,恐会引起轩然大波。太子夜夜忧虑,想为两人的未来寻一条万全之策,却在那天被母后提醒,就连他自己,也是没有未来的人。

他说:“三郎,别过来。”

三郎不理,坚定走向他。他不想被三郎看到他哭,但三郎也哭了,两人的眼泪落到一处,三郎说:“殿下,我是司家小女。”

平生从未尝过的甘美,如轰天的雷炸下。太子抱着她,语无伦次:“你是男孩子,我也这么喜欢你,我也是要和你在一起的。但你是女孩子,我们就不再有任何麻烦。”他叹息着,“你是女孩子……真是顺利得不可思议。”

上一篇:胭脂碎 下一篇:薄刀二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