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江山离人歌(372)

作者:南风音

若非有他们在,或许自己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了。

而独孤盟主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救他于危难,并在他的精神和意志都彻底被摧垮、完全丧失斗志的情况下暗布奇局,力挽狂澜,顷刻间便将如此惊人的战功送到了他手里,他还有什么理由去怨人家,责怪人家。

而他究竟又有何德何能,竟能得遇这样一位虽只一面之缘却早已被他视为知己的人相助,不过数日间便将原本默默无闻的将门之子打造成了大周英明神武的长平侯,此恩此情,他慕荣究竟要怎样才能报答!

然而云酆只回了他一句:“君侯只要记得我们有相同的抱负即可,有朝一日君侯荣登九五,盼君侯能还天下苍生一个太平盛世,这便是您对我们盟主最大的报答了!”

云酆话已至此,慕荣还能说什么呢,他唯一能给的便是自己的决心。

“若真有那一日,慕荣向天立誓,必将不惜一切弭乱世烽火,安天下万民,还苍生一个太平盛世!”

第217章 逆行无悔(上)

五日后,慕荣一行终于抵达京城,正好赶上柴素一等四人的大祭。

慕氏父子终于再相聚,在太常寺的主持下和文武百官一起在景福宫举行了盛大的祭祀。

再见已安置妥当的至亲灵柩,慕荣难免又伤心自责一回,换上了常安事先备好的素缟麻衣,决意为慈母、亡妻、幼儿守灵直至出殡。

虽然晚了些,可他还是想将他能做的都补上。

大祭之后,百官方齐至乾阳殿朝议,内容自是关于锦州之战的。

慕荣也如从前的慕谦一样,将所有功劳都请给了全军将士和锦州州府及各县官吏。

慕谦结合之前郑淳的奏疏,当朝下旨,对守土有功的羲庭军上下和锦州各级官吏都一一封赏。

其中,特别追封盂县一战中壮烈牺牲的县令瞿庸为开国县侯,并将其牌位供奉于烈武堂,供百姓世代祭奠瞻仰,同时厚赏瞿氏族人,选拔瞿氏青壮参军为将或入朝为官,予以重用。

赏完了,那自然就轮到罚了。

慕荣也不推诿,十分坦荡豪迈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请罪,绝不让慕谦难做。

他说锦州之围虽胜,但大周军纪国法不容藐视,他未得诏令擅自调兵是事实,理当受罚,但一切皆是他一人之过,紫耀军全军将士都只是听他命令行事,他愿一人承担所有罪责。

慕荣此言一出,在列群臣再一次被慕荣的魄力、气度和胸襟折服,纷纷为他求情。

大家都说非常时期当事从权宜,君侯以悬殊于敌军三倍的兵力,不仅守住了大周疆土,令锦州八县三十多万百姓毫发无损,还全歼了魏竘十万联军,缴获战利品无数,如此功绩足可抵消他擅自调兵之过。

总的来说,大臣们的意见还是基本一致的,除了某些心怀忧惧之人。

慕谦身为主君,自是不得不在意臣子的观点,尤其是某些位高权重者,因此他特意询问白崇的意见。

白崇掂量了一下,终究还是附议了群臣的意见。

因此,慕谦最终判定功过相抵,紫耀军上下不奖不罚,以示公允。

这便意味着,紫耀军上下都没有任何封赏,慕荣的任职也将维持不变,不会回到京城。

有朝臣为慕荣抱不平,慕谦却坚持当初在乾阳殿中的诺言。即便慕荣此番建立不世功勋,但他违背了朝廷规定也是事实,功过相抵,故而对他不奖也不罚。

慕谦这一招以退为进又为慕荣大大地俘获了一波民心,令朝堂上原本对他心存质疑的许多官员都心悦诚服地倒戈,慕荣在人们眼中虽非太子,却早已胜似太子。

慕谦怎会看不出,白崇的附议终究还是有些勉强的,且极其担忧他会自此将慕荣调回京城,只是碍于群臣他不好再出言忤逆。

大周立国未久,正是需要稳定朝局、巩固人心、团结一致的时候,白崇地位举足轻重,慕谦纵有心偏袒,却也不能无视这些心有芥蒂的老臣旧将。

而慕谦之所以没有封赏慕荣,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私心不愿慕荣这么早就卷进京城这个龙潭虎穴里,不希望慕荣过早成为众矢之的。

此番北境之险,慕荣取得如此卓越的功绩虽是值得高兴的,但高兴之余他也不免会担忧。

如今他们父子已成为各地诸侯和乱世诸国的目标,慕荣从前没什么显著功绩时还好,可如今他这一战立威,名扬天下,那就免不了会引起这些人的注意。

他是打从心底不愿慕荣这么早就成为他们的目标,他希望在自己还能撑下去的时候尽可能地替慕荣承担一段时间,毕竟现今那些人最为忌惮的还是他慕谦。

上一篇:良宵难得 下一篇:往事烟雨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