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941)
当爹的极其自信,郑世子却仍有保留,不过当然不敢反驳,唯有颔首认同。
“当然,我这离间之计并不会如此简单,谢百久的使命已经达成,接下来还需环环相扣。”魏国公倒也看出儿子的敷衍,便没了兴致继续深谈,他只用这话作为终结,倒是专心致志的品味起贡茶的鲜美。
能喝到佳茗珍贡的好日子已是不多了,且品且珍惜。
见这边凉亭里俨然已经结束商谈,在墙根处徘徊已久的一个婢女方才捧着个镂雕漆盒走了近前,郑世子当看清婢女的眉眼便忍不住紧蹙了眉头,当听闻婢女说道是奉永嘉公主之令特意将皇上赏赐的
贡茶孝敬翁爹时,郑世子的神色间竟然流露出厌恶的意味来。
郑秀却笑着与那婢女寒喧几句,打发了她离开,眸光往儿子脸上一转,笑意一分不曾减褪:“这般深恶痛绝做什么?你是七尺男儿,若然在意女子情意,就该努力争取,若然不再在意,你院里的侍妾姬侧也为数不少,又何必计较永嘉如何?”
一听这话,郑世子的眉宇间竟然流露出几分怒意来,但当他迎视着父亲似乎毫不介怀的目光,忽而又把那突然聚集的煞气硬是驱散,喉咙处狠狠一咽。
“男欢女爱,本就讲究个你情我愿,你啊,又非儒生,也不知哪里来那么多迂腐的想法。”郑秀喝了一口盏中香茗,眼角微微眯起:“人生在世,谁和谁都无非过客而已,受那么多条条框框拘束岂不是自寻难过?成败生死都当淡然处之,重要是这短短数十载的经历过程,我知道这些话你必定是听不入耳的,我也随得你去吧,我是你父亲,却从未想过左右你的想法,我也不在意你是否孝敬。”
郑秀放下茶盏:“你便是仇视厌恨我,我也不会觉得过意不去。”
看着长子近乎惊恐的膝跪下去,满面涨红却无法说出一字来,郑秀这才蹙起了眉头,似乎彻底没了兴致品茗,他起身,拍了拍长子的肩膀,便抱着那镂雕漆盒扬长而去。
而经过这数日的时长,周王一行也已经抵达杭州。
但他们并没有先在杭州城中盘桓,而是取道前往临安县,原因当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临安县令唐李杜,据察乃是袁箕党徒,且这人出身世家与不少大族皆有姻联,是兰庭罗列出来需要密切关注的官员之一,所以临安县便成了私访首要重地。
既是私访,周王当然不会堂而皇之亮明身份直取临安县衙,他们一行当把租赁的大船停靠在县渡之后,就效仿那些游山玩水的纨绔子往临安所辖的浮玉山逛悠了。
这浮玉山自是历史悠久,存有不少名胜
古迹,相传不仅道教大宗张道陵曾经在此修炼多年,遗有“张公舍”,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也曾隐居在此,还有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蒙张羽等等文人墨客也都在浮玉山上留下文墨笔书,赞颂此间的瀑布奇峰、森谷云海,总之浮玉山一带,无论是儒生仕林,抑或是僧道方士,居留游玩都不会引人称奇。
是的,这回私访,连丹阳子一行道人都紧随跟从,纵然在外人看来,他们和周王一行其实分作两拨。
浮玉山下有一条镇集,还分布着不少村落,但镇集上客栈却是零星,且着实设施简朴,周王便是怀揣重金也无法寻得中意的宿处,所以他们到底还是寻了户乡绅人家寄居。
此户乡绅姓葛,家主曾经担任过婺源县令,而今已是年过六旬,家中子侄虽有考取举人功名,但均还不曾入仕,不过家主葛泗甚喜交游,且乐善好施,在临安县的声望极好,一看周王、兰庭包括那寡言少语的“顾郎君”虽然年少,但个个举止风雅气度不凡,哪里会拒绝投宿借居的请求,简直将此一行人视作了贵客,赶忙清扫出客院借其安置,就连对于周王声称路遇的行伴,也即是丹阳子以及众多道徒,葛公也丝毫不敢怠慢。
在葛公及其家中子孙热情款待下,周王一行自然不需急着遍逛浮玉山,三人同行倒仿佛被桐溪集的风光民俗吸引,茶饭之余先在田原村庄四处闲逛起来。
又因春归拿定主意密切关注周王,自然一改前些日的疏远冷淡,周王也只以为春归终于改变了对他的成见,莫名雀跃,阴阳怪气的言行再也没有显现,三人行顿时显得格外和睦。
而这一日三人行在桐溪之畔名为桃源的村庄转悠时,春归不期然便撞见了一双目光,虽然她立时就调转视线,但俨然已经引起了那双目光的拥有者惊诧不已的关注。
所以这晚上,春归目睹一个妙龄女子忽然出现在她的床边时,一点都不觉奇怪只不过长长一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