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269)
与谢家不亲近的原因,恐怕只是认为谢家对她来说,没有什么能利用的东西罢了。
“曾外祖母这话说得对,若我不是如今的我,对谢家来说便什么也不是,您不会来找我谈话,也不会求我给谢家一个改正的机会。”傅明华歪了歪头,眼神带了几分欣赏之色:“可是您根本用不着这样做。”
“我一直认为浅薄的亲情并不足以支撑起牢固的亲近关系。”
若谢家一旦有一天有本事能与她互惠互用,那么她与谢家自然亲密无比。
可要是谢家注定衰败,谢家又凭什么让她像谢氏一般,为谢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嘉安帝继承了太祖的性格,不能容世家的存在,迟早是要铲除的。
燕追骨子里流的是皇室的血,一旦他将来登位的那一天,今日的他怎么举着屠刀一步一步迈向皇位,他日便会怎样拿着刀对准这些世族。
所以说崔氏送女儿进宫有什么用处呢?
当年崔贵妃的进宫,并没有使崔家放下心来,哪怕是生出的儿子有崔氏一半血脉,可那又如何?天子始终是天子!
崔家野心太大,想使皇室的血脉一步一步净化为姓崔的,可是崔家怎么不想想,天下乌鸦一般黑,嘉安帝不能容忍世家存在,凭什么崔家人认为燕追会容忍呢?
世家掌控了朝廷人才的运用,可当年杨玄里投状无门之事,太祖又怎么会像表面一般无动于衷呢?
自那之后,大唐推行科举制度,像谢家这样的世族,终会有一天,举荐人才不再只是他们的单独优势,而天下有学之士会成为天子门生,到了那时,谢家还能再剩下什么?
世家衰败傅明华都可以料得到的,燕追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崔贵妃怕是意识到了,才会拒绝崔氏再送女儿入宫。
傅明华微微一笑,崔四郎是恨错人了。
她不知怎么的,想起当日岳阳楼上,燕追神情慎重的说着,他不需要人来服侍。
当时的她并没有想那样多,此时回想起来,再与当时燕追言外之意一细思,傅明华脸颊又微微泛红。
恐怕那会儿的他已经知道崔家的事儿,却并没有与自己说,而所谓的不需要其他人服侍,怕也是指这个了。
她嘴角边刚露出微笑,神色又渐渐凝重。
“我明白了。”崔氏一下便像是老了十岁,更显龙钟之感。
其实她一直都明白的,只是她将傅明华当成小孩儿对待,认为稍有言语便能使她心软罢了。
“早些回去歇着吧,夜凉了,让人给你烧个暖手炉。”
崔氏打算落空,却并没有即刻翻脸,反倒仍是温柔慈和,又吩咐了丫环替她烧个暖手炉,还强撑了精神道:“我那里有几块厚缎,这个时候用来做斗蓬,此时披着倒是好。颜色也艳丽,正适合你这样花骨头似的年纪。”
太夫人温和的笑,她脸色都有些腊黄了,却像是感觉不到似的。
一旁的嬷嬷有些担忧的望着她看,数次要上前来,她却都挥了挥手,示意下人下去了。
傅明华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受了崔氏的好意,崔氏便眯着眼睛笑了。
又亲自撑着不适的身体送她出来,回去时便软软倒向嬷嬷怀中了。
她毕竟年纪大了,又费了些心神,谢家怕是很担忧这个老祖宗身体的。
江嬷嬷回头看了一眼,也是有些着急,只是看傅明华疾步往前走,便也不说话了。
这样到了第二日,崔四郎果然回去了,谢殊宴‘无意’中与她说道:“崔家出了些事儿,四表哥便先回去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请
不论怎么样,崔氏这个情还是要领的。
傅明华叹了口气,这位太夫人活着,实在是谢家之幸。
三月底碧云来了,她伤已经好了,只是背上留了一条极深的疤,抹过膏药,却不见什么作用,怕是要跟她一辈子了。
想想自己四个大丫头,却因为容三娘之故而两个都算是留了些伤痛下来,她心里便对容三娘更生杀意了。
碧云倒是想得通,反倒安慰傅明华不要在意。
四月太夫人生辰到了之时,前来贺寿的人快要将谢家大门都踩破了。
这两天谢家歌舞升平,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当初洛阳里庄简公府太夫人生辰与崔氏一比,便显得有些寒酸了。
嘉安帝的赏赐半个月前便到江洲了,还亲派了内侍前来,赏的珠翠一箱一箱抬进来,还有嘉安帝亲手所抄的一部经书,祝愿太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
太夫人穿了厚厚的诰命翟服,脸上匀了粉,看起来倒是精神奕奕。
傅明华特地来得比平时更早,但屋里却是坐满了人。看到她一进来,不少人都连忙站起了身,崔氏手搁在胡椅上,一旁摆了桌岸,上面以金银器物装了糖果糕点等,见到傅明华来便招手示意她上前,抓了些豆子塞进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