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德(又名:与大神失之交臂的日子)(90)
当然,也可能是他故意避开不想见她。
曲惟恩原本就不太外向,工作之后生活圈子和大家也不一样了,只有同宿舍的老毕和小胖跟他联系稍微多一些。同学聚会最让她耳朵竖起来的,大概就是听老毕提起他了。听说他工作很辛苦,创业公司刚起步的阶段总是很艰难的,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有一次聚会前他刚刚连熬了一周通宵,所以没来;听说他们公司开发的第一款游戏终于上市了,有知名的大IT公司想收购他们,前景未知;老毕对游戏行业了解不多,糊里糊涂的,也搞不清后来是被收购了还是他们公司自己业绩好,总之公司上市了,老员工都发达了;再后来又听说他出国工作,不知是外派还是跳槽了。
毕博士时常感慨:“当初曲惟恩放弃了硬件组的推研机会去公司,我还拼了命地拉他,幸好他没听我的,不然我就把人家大好前程给耽误了。你看看人家现在,拿了大把原始股,在国外赚美刀拿global pay,才刚工作三年,房子车子就都有了。等咱们念完出去,黄花菜都凉了,现在的房价那么高,十年八年也未必买得起……”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每况愈下,虽然多念了三年研究生,但找的工作起薪还不比当初本科就工作的同学高。有些同学表现出色,现在已经是个小主管,薪资地位都非应届毕业生可比。计算机系这种技术类的专业还好些,像证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销售、市场之类的行业,出去找工作被同学甚至师弟面试的尴尬场面已经屡见不鲜了。
而那些都离单纯的校园生活很遥远。偶尔有已经工作的同学来聚会,听他们说起升职、加薪、工作压力、买房、结婚什么的,毫无共鸣,也难怪那些人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在校同学的聚会。
偶尔她碰到来学校找阮静师姐的奈何情深,据说他现在也是一名职场精英,但看他腆着脸纠缠师姐的无赖样,和三年前好像也没太大差别。技术类的工作环境比金融行业可要简单得多,那么曲惟恩,应该也不会变得太多吧?会不会哪天突然见到他,就像当年某些曾经很要好的中小学同学,因为后来所处环境不同,再见面时却倍感生疏,话都说不到一起去?
她无法想象,那个她心心念念想了三年的曲惟恩,也许已经变成一个她不了解的陌生人。
毕业后安思冬去了本市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总部在上海,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本市的分公司是前两年刚成立的。虽是老牌网络公司,其实近几年的利润大头已经转移到网络游戏上了,分公司就是做网游开发和运营的。能找到这份工作,当年和曲惟恩合作开发小游戏的经历功不可没。
安思冬去的是技术中心的数据安全部,这其实和她的研究方向没什么关系,她这三年一直做的模式识别,只研一上过一门网络安全的选修课。起初拿到这个offer,她也犹豫了很久。
毛颖劝她:“没人规定学什么专业就得做什么工作,要不然你让我们这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怎么活?你找的工作好歹还是你们IT行业的,你看看我,学了七年历史,最后还不是去卖洗发水?”
历史系是典型的毕业就失业,毛颖最后去了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做销售,第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跑全市各大超市看公司产品的铺货情况,整天和洗发水牙膏饼干巧克力什么的打交道。相比之下,安思冬的工作的确是和本专业相关多了。
面试她的主管也是一位T大的师兄,三十多岁,姓马,原先竟然是电子系微波通信实验室研究雷达的博士后。有了毛颖和马师兄的例子在先,她觉得专业不对口也没那么要紧。加上她对网游还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几个offer里又属这个公司最有名、待遇最优厚,最后还是选择了这家。
不过让她疑惑的是,明明她的专业和引擎部更匹配,应聘时报的也是这个部门,为什么要给她数据安全部的offer呢?
师兄笑眯眯地说:“引擎部上一批人已经招满了。你的能力我是充分认可的,又有过游戏开发的经历,这在应届生中是非常难得的,不然也不会给你offer。不过我个人认为,女孩子就算做技术,也不要从事太劳累的工作。引擎部经常要和项目组配合赶进度,比较累,数据安全部就要轻松一些。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说到这里,他神秘地眨眨眼,“这是个小秘密,等你入职之后自然就会知道。”
囧!又见小秘密!
不过等她七月份毕业入职,也没看出来为啥要让她来这个部门。进了公司才知道,马师兄居然是整个技术中心的主管,比总监还要高一级,头顶着副总裁的头衔,基本是小虾米们能接触到的最高层了。她当然不好意思再去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