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18)

作者:安意如

容若借"落尽梨花"暗语永难相见,人与花俱憔悴。梨花落尽既是眼前之真实春景,也是上"满眼春风"造成的恶果,是"百事非"之一例。春风虽会带来满眼春色,有时亦可吹落满树花朵。李煜名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可为明证。在感情经历容若和陆游其实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容若说:"满眼春风百事非",陆游就叹:"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可见都是由父母或者外界的因素造成的感情缺憾。有感情的不能在一起,没有感情的一定要扯在一起,封建的家长惯会这样乱点鸳鸯谱。

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心,化作梨花落入你手心。一别如斯呵,常常别一次,就错了今生。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东阳瘦】

从最初《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待嫁女子的饱满惊动;到唐诗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红"主犯崔护的迷离惆怅,再到貂禅仰面对云长说的那句"乱世桃花逐水流",诉尽乱世女儿的坎坷流离。桃花这东西,惹起人太多遐思。她可以满山满野涨破眼帘的妖艳,也可以是居在人家的小院回廊处,合着艳阳云影,好一番清正飞扬。

桃花的飞扬,落在眼底是春光迷离,亦或是桃花随水水无情的悲凉。只看观花赏春人的心境了。然而"桃花羞作无情死",容若作此哀语,我不信他是独独为了伤春。

窗间台上,看见被风吹落的桃花,飞伴在那个失落的人的身边,满地桃花飞,容易叫人想起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绝色的容貌,出众的才情,让我彻底爱上你,也让他们有了将你从我身边带走的理由。你也入了宫,成为权力祭台上圣洁的祭品。从来好物难留。我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执手相看,而你不过是月上桃花,偶尔晃动在我的梦境里。

我将你比作桃花夫人,你知道,我明白你的苦衷,从没有误解你的意思。你入宫为妃也只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

古词里说沈腰潘鬓消磨,以此来指姿态、容貌美好男子在岁月中折损,令人惋惜。潘岳初入东都时是"掷果盈车"的檀郎,惊艳到洛阳少女老妇全城出动来观赏帅哥,宦海浮沉被贬为河阳县令,十年风霜老了华发,再入洛阳时,已是沧沧男子。

沈约曾作东阳(今属浙江)太守,故又称沈东阳。齐、梁更迭之际,沈约是萧衍谋取帝位的主要谋士之一。他甚至引用谶语"行中水,作天子",以证萧衍(按"衍"字即是"行"中有"水")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萧衍称帝(即梁武帝)后,沈约始终受到重视,仕途顺畅,地位超然。沈约虽是文人,却有宰相之志,很想更多地直接参与、掌管具体政务,旁人也认为他能够胜任,但梁武帝始终不把朝政实权交给他,只是给了他很高的虚衔。沈约要求"外放",到地方做官,也不曾得到梁武帝的允许。沈约不是一般的文人,他在武帝即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展露的韬略,使得武帝器重他又提防他。同梁武帝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使他感到抑郁。《南史-沈约传》记沈约与徐勉书云:"百日数句,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革带移孔,即腰带移孔,指人消瘦。

"东阳瘦",以前我以为不过是美男子的自怜自恋,晒然一笑而已。而现在仔细地读,才明白容若的深意。容若以沈东阳自比,原不止说自己因为爱情消瘦,他的处境和沈约也相似,也是妄负才名,空有虚衔不被重用,心情自然也是抑郁。

容若喜欢化用王次回的诗意,像这句:"一片幽香冷处浓"就是出自《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容若反用其意,谓此时心情还不如芙蓉,芙蓉于冷处还能发出浓郁的香气,人心却如桃花已谢,春光不再。上阕写到春阑花残,春尽人慵。下阕结句除了呼应上阕所写的桃花零落,随风飘飞的凄美景色。芙蓉更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在如影随形的伤感情绪中,伤心的人已经捱到夏天。花瓣不会因为人的惋惜而停止凋谢,时间并不会因为人的悲伤而停止流转。一味地沉湎于伤感中没有任何意义。

王次回的散句在《饮水词》中时时隐现。但评家多不以这种现象为忤,反而赞容若擅于化浊为清,改俗为雅,这种态度也蛮暧昧的,大约是因为王次回不如容若出名,所以不是容若袭了他的诗意,而是他借了纳兰的名气被人知晓。

安意如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