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嫡(621)
说完,拉着安容便走。
松鹤院。正屋内。
安容和沈安溪进去的时候,正好是三太太在说话,说的也是过元宵的事。
她无奈笑道。“我是不想安溪她们出府逛花灯会,上回庄王府惜柔郡主被烧伤,我想想便觉得后怕,偏她性子拗,一定要出去,我一劝。她就委屈的跟我说,往年府里姐妹去。她只有巴巴看着的份,今年好不容易身子好了,偏又不许,我真真是拿她没办法。”
要是没出庄王府惜柔郡主的事,三太太哪里会起不让沈安溪出府的心,她巴不得沈安溪多出府,和那些大家闺秀接触一二呢。
其实,三太太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大夫人。
大夫人于她来说,那是如刺在喉,如芒在背,不除掉,那是半点也觉察不到安全感的。
沈安姒便是前车之鉴。
她几乎可以断定,西苑的火就是大夫人派人放的!
侯府除了她,没有人能有这么狠毒的心,下的了这样的狠手。
三太太哪里不想报仇啊,她是日也想,夜也想,甚至是夜不能寐,可是安容和沈安北对她极好,她不能不顾及他们兄妹。
可是忍,便意味着担忧,担忧大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伸出她的利爪。
三太太在心中叹息,叹息中充满了对安容和沈安北的怜惜。
老太太也担忧不已,她手里的佛珠拨弄,“安溪却是没有逛过花灯会,也不怪她想去,多派几个可靠的小厮丫鬟跟着,人多的地方,不许她去。”
三太太表示,也只能这样了。
安容和沈安溪迈步进去请安。
还没说话呢,外面就有小丫鬟碰了托盘进来,上面摆着一个锦盒。
丫鬟满脸是笑的福身道,“老太太,威长侯夫人派人送了个锦盒来,说是那十双鞋大昭寺的师父们穿了,要感谢四姑娘呢。”
说着,丫鬟把锦盒送上。
老太太瞧见锦盒里摆着一套上等精致的头饰,价值少说也在五六百两的样子,不由的有些诧异,“这礼未免有些过重了。”
可不是有些重了,一双千层底的鞋,就算是安容做的,那也值不了这么多,送一套一百两的便足够了。
丫鬟连忙回道,“不重,来人说,若不是有四姑娘的叮嘱,那十双鞋根本穿不到小师父的脚上。”
因为安容叮嘱威长侯夫人,派小厮去给大昭寺挑十天半个月的水,这是一件小事,威长侯夫人照着做了。
谁能想到,大昭寺有小师父被罚挑水,他必须要挑几大缸,可不是威长侯府小厮帮忙就能不罚的。
小厮挑水的路上,发现小师父崴脚摔了,就赶紧扶他回屋歇着。
结果刚到门口,就发现了一件大事,小师父是有幸领到那十双鞋其中之一的人,他觉得那鞋好的很,打算送回家给父亲穿。
要不是他们回来的及时,这鞋就要被送走了!
小厮忙劝他说,这鞋中看却不中用,也就看着结实,送回去肯定会挨骂。
小师父睁大眼睛。说不可能,大昭寺发的鞋,那可结实了。他天天挑水,也能穿三个月呢。
小厮表示不信可以试一试。
小师父就忍着脚疼试了,那时候他的脚就是肿的,勉勉强强穿的进去,若不是小厮及时扶他回去,鞋被送走了不说,还穿不下了。
看着小师父忍痛踩着地上。笑容灿烂的说很舒服的时候,小厮的心也放了下去。
威长侯夫人听小厮禀告这事。真是对菩萨拜了又拜,心中对安容的感激之情,那是无法言喻的,二话不说。赶紧让人去玉锦阁挑选头饰,赶紧给安容送来。
安容听丫鬟说十双鞋全穿了,心底也高兴。
对于这些玄而又玄的事,安容觉得,但信无妨,这样一来,至少威长侯夫人心就宽了,威长侯世子夫人的心也定了,就不用日日担心小世子会夭折。
小孩子。你越是宝贝,越是紧张他,他越是难养活。这也是为什么有好多孩子三岁前,不取大名,就一个铁头、铁蛋、石头这样的贱名,贱名好养。
安容收了威长侯夫人送的头饰。
丫鬟没有转身走,而是道,“老太太。威长侯府的小厮还等在外院,说是威长侯夫人想起早些年。老太太曾给四姑娘求过百家饭,她也想给小世子讨一回,请咱们侯府送她一些。”
百家饭,是一种生育习俗,在婴儿出生后,其祖母向村邻讨去五谷杂粮,碾成粉末后熬成粥糊,供产妇食用。
产妇消化百家饭,喂给孩子奶水。
当时,安容出生,她娘便过世了。
老太太怕安容养不活,就向百家求了些五谷杂粮回来,其实,也就是求个心安,因为吃过百家饭的孩子,可受百家的庇佑,免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