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330)
“圣上,何不让太后居地陵,如此一来圣上便不算有违先帝遗命,又可保下太后一命。”
文昌帝面色一喜,“此法甚好。”
好吗?
丞相大人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的,让活人居地陵,且终日守着先皇的棺椁度日,时间长了,只怕是要崩溃的。
可是,这些话丞相却是不会对新帝说的,对于太后此人,丞相没机会就不说了,有了机会断然是会摁死她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得斩草除根。
先帝让皇宫诸妃一律殉葬,这道遗命透露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开华帝的突然崩逝只怕问题出在后宫,而董后身为中宫之主难辞其咎,盛怒之下的帝王哪里管你其他,下这样一道遗命也无可厚非。
翌日开朝。
文昌帝宣旨,移太宫至帝陵之下生活,一则全太后与先帝夫妻之情,二则全新帝孝心。
“陛下纯孝。”不少大臣开始拍皇帝马屁。
这种事自然是人人不肯落后,一时之间朝野俱是对新帝的赞誉之声。
丞相却在心中冷笑。
文昌帝亦在心中冷笑。
太后移居地宫之后,不及三月抑郁过度,终自缢追随先帝而去。
事情的结局在孟明远的预料之中,他将早就打好腹稿的奏本写好呈了上去,并附一篇洋洋洒洒千字的华丽祭文。
众所周知,丞相甚少写锦绣华章,给太后的这篇祭文简直可以说让许多人意外了。
这样用华丽词藻堆砌而出的祭文,通篇是对太后的溢美之词,用得是恰到好处,令人拍案叫绝。
人都死了,说些好话怕什么?
就当是送她上路的哀乐好了,哀乐再动听,那也是哀乐,是无法让人笑出来的。
“圣上,此为先帝赐予老臣的密诏。今老臣还与圣上,圣上乃一国之尊,后宫只冬妮一人,实是冷清了些,亦有失国体,臣请圣上广选秀女充裕后宫,令皇嗣繁盛。”
文昌帝的脸色却并不好看。
美人爹爹不信他,亦不看好他,所以美人爹爹宁可自己打破眼前的困局,扔出自己全部的底牌,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二丫终免不了心伤,那么丞相宁可早早让她尝到这苦痛,早断早了。
“如今皇后身怀有孕,相父何以如此不考虑皇后心情?”
“圣上,这是老臣的为父之心,皇后会懂的。”
皇后确实懂,她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父亲在为自己打一局天牌,如果这一局能赢,那么她才是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帝王心思毕竟难测……
“朕非无信之人,亦非无情之人,此事慢说先帝有密诏在前,就算无此密诏,朕娶皇后之时亦知孟家家规。
朕虽贵为一国之君,亦知君子无信不立的道理。
正因为朕是皇帝,才更要以身作则,否则帝王威信何在?朕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如何面对天下臣民?”
文昌帝当即下旨公示天下,此生后宫只孟后一人,天下共鉴。
丞相大人功成身退。
如果他日皇帝食言而肥,自有天下人的悠悠众口等着他。
就算帝威无人敢攒其缨,千百年后也自有世人评说。生前奈何不了你,身后也不会让你留个好名声。
丞相虽归朝,但却轻易不上朝,不过是徒然挂了一个虚衔儿。
先帝遗命,丞相辅国。
丞相不归,新帝难以向天下交待。
丞相不朝,却无可厚非。
孟明远深知,功成而弗居的道理。
有时候保全之道并非求强,示弱亦是良方。
帝后事谐,如今已孕有一子一女,皇后如今亦再次受孕,足见帝宠。
国丧期不孕这事对于帝王是不适用的,因为皇家子嗣为重,尤其是在皇帝后宫只有一人的情况下,皇嗣尤为重要。
对于女儿如此频繁的受孕,丞相免不了要为女儿多想一些。
宅在府里的丞相大人便开始致力于研究妇人产后调理之方,成功之后便进与后宫。
皇后因此大受助益。
文昌帝亦因此多有受益。
只不过,此等良方自然便成为了宫廷秘方,难以惠及普通百姓。
对于丞相来说,旁的倒没什么,本就是为了女儿才做的东西,留置后宫也无妨。只是他一想到宫廷秘方就会忍不住想起曾经的赵丽蓉老师的那个著名的小品《打工奇遇》,宫廷胡萝卜,宫廷白萝卜……只要是沾了宫廷两字,那就身价倍增。
哈哈哈……
☆、第149章
又到大比之年!
京城又是举子云集,才子汇萃,那真是如萝卜开会一般的色彩纷呈啊。
今年的主考又是让天下举子内牛不止的相国大人——陛下,您就让相国踏踏实实在家荣养不行吗?这年年放出来祸害他们是要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