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生辉(618)

作者:八月薇妮

开门的瞬间,有冷风侵了进来,带着数片雪花。

杨时毅便这样迈步出门。

阑珊挽着那件披风走到门口,见杨时毅下台阶,他的侍从慌忙跟上,为他撑起伞。

那道大红色的身影在凌乱的飞雪之中若隐若现的,渐渐远去。

直到小太监来关门,阑珊后退一步,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有问杨时毅。

那就是到底是谁托他来照料自己。

但阑珊不知道的是,纵然她问,杨时毅也不会告诉。

他不是不想告诉,而是因为知道,若跟她说了的话,她只怕要更多一份心事了。

原来在两天前,晏成书就到了京郊。

杨时毅的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早早地便出城迎接。

晏成书不愿意进京,更加不愿意到他的府上,杨时毅却很了解老师的性子,他在京郊有一处庄园,清净的很,当下就把晏成书安置在那里。

先前没上京的时候,晏成书陆陆续续的曾写过几封信,多半都是询问阑珊的情况。

杨时毅再怎么名扬天下权倾朝野,也是晏成书教出来的弟子,他对这位首辅弟子的精明心性还是很了解的,起初还不知道是他逼阑珊上京,后来慢慢地回味过来。

但又能如何?晏成书在书信里旁敲侧击的问起来,想看看杨时毅有没有发现什么,杨时毅当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字里行间把该透露给老师的信息都透露了。

晏成书拿着那几封信,看了许久,叹息连连。

但幸而他知道了杨时毅的心意,他既然答应要照看阑珊,那就罢了。

直到最近,晏成书得知决异司的建立,便动身上京。

恰恰是在抵达京城的这两天,风云变幻。

晏成书身体本就不太好,一路上京颠簸,在京郊的时候就病倒了。原本还想让阑珊来见自己,谁知出了此事。

杨时毅自然不会把这件事告诉晏成书,否则的话他一着急,更加不知怎么样了。

便只瞒着。

幸而皇帝还没有就想把这件事张扬的天下皆知。只是留在宫内审讯,也留给了他周旋的时间。

而在杨时毅离开之后,阑珊把那件银鼠皮的披风放回榻上,回头看到桌上的药膏。

脸上的确还有些疼,当下挑了些膏出来涂在脸上,嘴唇上也涂了些。

做完这些又想到自己只怕性命不保,怎么还这么爱惜皮毛呢。

一时哑然失笑,就把药瓶子放下,拿了旁边那一包东西。

杨时毅也没说这是什么,此刻打开,却让阑珊惊喜交加。

原来这竟然是一包吃的,还是她很久没吃过的炒米糖。

嘭发的米粒跟糖油粘在一起,还有些花生仁,芝麻碎掺于其中,怪不得之前闻着有些淡淡熟悉的甜香。

阑珊喜出望外,这样冷的天气,这样惨的境遇,她正需要一点甜甜的东西来调剂。

没想到杨时毅这样懂她的心意。

不,不对,杨大人日理万机的,怎么会在这种小事上留心,应该是机缘巧合吧。

阑珊搓搓手,拈起块炒米糖咬了一口,这种东西是最甘香酥脆的,咬开的时候发出“嚓”的声响,果仁也在齿间给咬碎,更是齿颊沁香生甜。

吃了两块糖,便觉着有些甜,只是茶水已经凉了。

不料就在这时,房门打开,竟是小太监进来送炭。

又换了一个可以吊在炉子上的银壶,以便于阑珊随时都可以用热水。

阑珊正为此事为难,看在眼中很是感激,却不知道是杨时毅的意思,还是别的……

忍不住躬身道:“劳烦小公公了。”

那小太监看她一眼,悄悄地说:“不打紧,是我们分内的。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东西也只管说。”

他回头看了眼门口,又略压低声音道:“我们雨公公跟张公公都交代过的。”

阑珊听了,眼圈蓦地红了。

原来是雨霁跟张恒,张恒竟念旧,倒也罢了,而雨公公身为皇帝身边头一号重用的人……自己分明没见过他几次,却竟这样厚待。

阑珊知道不便多言,便双手作揖,深深地鞠躬到底:“多谢。”

小太监去后,雪还没有停。

天却迅速黑了下来。

这房门从外头上了锁,可里头因为有炭,有茶水,还有炒米糖,若不是头顶还悬着一把将落未落的刀,只怕也是极惬意的了。

阑珊爬上了床榻,盖了被子。

原来这屋子里虽然生了炭炉,但是床板依旧是凉的,阑珊想了想又把杨时毅的披风拉过来裹在身上。

果然和暖的很。

她蜷缩着身子,不知不觉中困意上涌。

风慢慢地停了,雪也止住。

天还是黑的。

阑珊左顾右盼,不知自己人在什么地方,正有些不安,却听到有人叫:“小舒!”

八月薇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