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来我农家乐(65)

作者:酒禅

因为徐姑娘已从‘大学’毕业,现在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十分充足。

徐雪筠举手投降:“下地,下地,我请你们吃烤玉米行吧,我亲自烤。”

有过调查,喜欢吃糯玉米的人数是喜欢吃甜玉米人数的近一倍,不过这也和地区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北方会更爱糯玉米,而南方会更爱甜玉米。

而徐雪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甜玉米党,半口糯玉米都不吃。

所以玉米地里多种的其实是糯玉米,只有一小块地方是单独给她种的甜玉米。

诸葛亮早先便发现了,徐姑娘似乎对食物的历史知之甚多。

所以他便引导着问道:“这玉米是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刘备笑容满面,很想谦虚,但抑制不住的骄傲。

丞相不愧是丞相,瞧瞧这说话的艺术,这么快就找到了和徐姑娘相处的方法。

这一下徐雪筠可打开了话匣子。

“当然是明朝了,明朝的时候造船业发达,所以有不少好东西都是那个时候传过来的。”

只可惜传过来也没用,好像都没多少人种。

朱棣啧了一声。

怎么不是在他的朝代传过来的,要是在他的传代传过来的,他早就种满大地了。

不过现在也不差什么,没传过来,他可以自己派人去找啊。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我听我奶奶说,一开始好像叫......玉蜀黍,本来是正规的名字,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都开始叫玉米,玉蜀黍成了俗名。”

不过各地有许多关于玉米的俗名,比如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棒子、珍珠米......徐雪筠觉得说不定是因为蜀黍这两个字有许多人不认得,没有玉米好念。

“还有叫做碌谷的,你听它发音,碌谷,六谷嘛,因为我们中国以前都说五谷杂粮,出现了一个玉米不能放在五谷内,但加上又有很多人不适应,所以喊玉米六谷,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

徐雪筠只是示范了两下该怎么收玉米,见他们学会后就停手了。

谁知道最近来的客人怎么总是想往地里面钻,他们收三天就走了,她可天天在这,天天收她可受不了。

杜甫话最少,干活却最踏实,一招一个把式,很快旁边就收了一小筐。

李白的皮肤白,一看就没干过什么重活,割这一会也热的受不了:“没有像收小麦一样的收割机吗?”

徐雪筠都无奈了:“大哥你睁开眼看看,我们一共才种了这二亩地的玉米。”

还专门搞个机子,不值当啊。

而且玉米比其他作物好收多了,玉米杆基本上都在腰部以上,抓着一砍玉米就下来了。

主要是徐雪筠平时就不爱吃玉米,偶尔能吃个甜玉米,剩下的玉米都是客人来的时候客人吃,或者是加工成其他的物品。

“比如玉米面,大碴子。”

说着说着徐雪筠还真馋了:“冬天的时候熬一锅浓浓的玉米大碴粥,里面放上多多的糖,真的可好喝了。”

那是她唯二觉得糯玉米比甜玉米好吃的时候。

“玉米好像还有一种产量大但口感不好的品种是用来做饲料,市面上还有玉米油卖,不过我家里面倒没做过玉米油。”

她好像也没怎么吃过玉米油,一般都是吃豆油或者花生油。

几人在过来的时候本就被这个产量震撼住了,现在一听这玉米还有这么多用途,人吃也可以,储存起来冬天吃也可以——听着比红薯和马铃薯要耐放很多,还能喂牲口还能榨油。

这不妥妥的好东西吗。

就算徐雪筠后来补充到不能大面积种玉米,说是有什么会传染玉米的病,他们也依旧觉得玉米是好东西。

因为王朝时代,农户种什么,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知道玉米的弊端后想办法避免就好,万不能因噎废食。

“可以上个链接吗?”诸葛亮现在已经很知道该怎么不着痕迹的让徐雪筠去做他想做的事,“我觉得我们农家乐的玉米品质比外面卖的好很多。”

果不其然,给孩子兴奋的脸红扑扑的,拍着胸脯保证自家的所有东西品质都可好了。

诸葛亮甚至还考虑到产量的问题,觉得若是一袋有许多个,但数量少的话,他们朝代说不定会抢不上,所以还‘贴心’的建议道:“重量可以少一些,吃完了再买。”

而且甜玉米听着味道虽好,但不如糯玉米耐放挡饱,还是先要糯玉米吧。

不然一开始从南美洲传来的明明是甜玉米,为何却是在中国基因突变出来的糯玉米占据了半壁江山呢。

肯定不只是味道,还有其他更现实的原因。

就是不知道这基因变异是什么东西?能不能给他们的其他作物也基因突变一下。

天太热了,徐雪筠不想在外面烤玉米,再加上之前就答应了他们要做泡面,所以直接带他们来到了厨房里。

她和厨师长交代了一下后就又开始翻箱倒柜。

“我记得这还剩一点大碴子呢。”她一边找一边不解的喃喃自语。

她前两天过来找辣椒油的时候还看到了,怎么现在就没有了。

“放这了,这不是夏天天气湿热湿热的,担心放柜子里不通风再坏了。”刘姨帮忙取下来,“怎么,今天中午想喝红糖大碴子粥了吗?”

说着说着,又把徐雪筠拉到角落:“不会身上来了吧,哎呦,叫你天天吃那么多冰糕,不规律了吧。”

说着说着甚至说到了以后痛经会加剧,又说什么要靠着止痛药过日子的话,甚至还想抹起眼泪说自己没照顾好她,辜负了徐奶奶对她的信任和提拔。

上一篇:重度喜欢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