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来我农家乐(177)

作者:酒禅

徐雪筠其实有点提心吊胆的。

她倒不是怕死——好吧,也是有点怕的,她主要是怕凑太近,这桶里面的东西炸了,再把她给炸毁容了。

小沉先生安慰她:“放心,我们实验室是经过认证的,而且这一小份的材料其实很少,硫磺粉只加了半瓶,我们又都做好了防护,是不会出问题的。”

蒙恬岳飞他们胆子比她大的多,不仅凑近看,甚至还敢学着小沉先生拿着搅拌棒挑起来一坨看看状态。

整个空气中除了消毒水的味道就是硫磺的味道,怪难闻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一直在旁边等着搅拌,他们在刚才已经将木头全部都削成了小木棒,并且泡了磷酸铵稀溶液,木棒现在正在烘干机内进行干燥处理。

当然,小沉先生是知道他们想问什么的:“可以不泡。”

主要是为了助燃,但都穿越到古代了,能保证火柴是安全的就不错了,还管什么助不助燃。

很快,烘干机停止了工作,搅拌机也将材料全部都搅拌好了。

小沉先生将搅拌机内的红色液体倒到一个方形的浅盒中:“现在可以用木棒的顶端蘸取红色的调和液了,沾取之后就可以风干了。”

尽管他们实验室没有专门用来夹木棒的东西,但是科研人员,尤其是前期贫穷的科研人员,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小沉先生拿了几个晾袜子的大排夹,让他们粘好一个就夹到上边去。

徐雪筠:“......”

她想知道这几个大排夹是新的吗?

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止了。

而且到最后大排夹也不够用的时候,小沉先生直接拿出来了一卷宽胶带。

把宽胶带撕开,背面朝下,带粘性的那一面朝上,木棒依次放置在上面,然后再在木棒的上面再覆一层胶带,一提起来,两个胶带就把中间夹着的木棒给提起来了。

徐雪筠真是为他的奇思妙想而感到敬佩,只能说怪不得人家搞科研的,这脑子就是好使。

最后整个实验室挂满了一排排的火柴,不用担心火柴上的液体乱滴,因为下面都有放着实验室的防腐蚀PP酸碱托盘。

接下来就可以制作火柴盒了,这一步可以算得上是最简单的。

先在纸板上画出来位置,然后把红磷和玻璃粉混合之后涂在火柴盒上画着涂料的那一块区域。

因为没什么难度,也没什么危险性,所以小沉先生只是在旁边看着,没有上手替他们操作,徐雪筠就在和他聊天。

聊的天倒也不是关于科研的,而是关于之前折火柴盒的工作。

“我听我奶奶说过,她小的时候也接过这种替人折火柴盒的工作,说她那一片的小孩基本上都会领着这个工作来做。”

因为没什么技术难度。

“说是糊一千个火柴盒大概六毛钱,不过有的厂子还不认账,明明糊的很好,非要说糊的不好,不算进去,找理由扣钱。”

多少小孩的学费或者零嘴都是靠着一个个的火柴盒换来的。

徐雪筠感叹,如果不是这一个个火柴盒,那她奶奶的命运说不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年代能够供得起家里面所有孩子都去上学的人是很少的。

“我奶奶说她当时糊了一个暑假,也没有糊够学费,不过那个时候上学也不像现在一样学费那么昂贵,并且都是学校统一收,都是先交给老师,老师也知道有的家庭困难,所以宽限几天宽限半个月的都不少见。”

说着,徐雪筠好像又回忆起了当时徐奶奶和她说这一幕的场景。

当时两个人躺在大摇椅上,徐奶奶搂着她,拍着她哄她睡午觉,话中甚至还带着笑意,说自己宽限了半学期,最后老师没办法,都讨到家里面来要了。

听着哪里像那么艰难呢,所以小时候的徐雪筠还以为糊火柴盒就像是玩游戏一样,直到长大之后才恍然明白。

她好像看到一个和她长的一样的小女孩,白天去上学,回来做饭割猪草,喂鸡,收拾卫生,完了还要坐在地上一个个耐心的糊着火柴盒。

现在的上海是富裕的超一线城市,但在徐奶奶小时候,穿不起衣服,吃不起饭的孩子还多着呢。

家里面也不是说不让她上学,是实在没那个钱,只有大姐和大哥去上学,那个时候高中都是值钱的,就想着快点上完,快点赚钱回来补贴家里。

现在生孩子都讲究少生优生,但在那个时候生孩子其实就是一项投资,生的越多越好。

因为徐大哥好不容易上完高中了,刚当上工人,领了没两个月的工资,就因为抹黑回家被小混混抢劫打死了。

徐大姐也嫁人之后因为生孩子难产死掉了。

一家五个孩子,活到三十岁的就只有徐奶奶和她的三哥,五妹连九岁都没活过去,在河边洗手的时候淹死了。

二哥补了徐大哥工厂的工人缺,徐大姐的工人名额却因为嫁人给了她丈夫。

徐奶奶到现在提起来都叹气,所以她当时是发了狠的,不想要让自己以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尤其是看着刚出生的徐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连个零嘴都吃不着,所以才决定拼一把去经商。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徐家对孩子现在可以说是没要求,长辈们把该干的活都给干完了,那孩子不享福还等着什么呢。

朱元璋很有感触,因为他也是这样的。

总想着自己多吃点苦,多努力一点,孩子就能再少一份难。

尤其是靠前的几个儿子,每一个出生的时候,朱元璋都非常的惊喜,都是他心里的宝,也因此说着教训,但是对前几个儿子都下不去手。

上一篇:重度喜欢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