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忌(938)

作者:往生阙

魏松亭、方伯、面具……

兰姑把这些词细细咀嚼几遍,总感觉有些地方跟散落的珠子一样眼看就要串起来了,但最要紧的那条线找不着,像是被刻意模糊了。

方伯……面具……方相氏……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忽然又蹦出这个唐阅曾经说过的词。

其实,她知道方相氏由来。

自从在京中被那个大头娃娃恶鬼缠上后,兰姑就找近卫查了此事,出乎意料又并不那么意外的是,大头娃娃的来源查不出来。

起先他们以为是小儿死去化为厉鬼,于是摸排了许多因意外死去了孩子的人家,兰姑看过后都感觉对不上。后来他们又疑心是杂耍团,查探后亦未果,兰姑就将目光转移到了“大头娃娃面罩”本身这个事物上。

并不查人,而是查面具。

她向近卫要了不少古籍,日夜通读,总算摸清了些面具文化,又名傩文化由来。最早最早……来源于上古时期原始巫术与部族图腾崇拜。

彼时古人,敬畏天地崇尚万象,风雷雨电地动山崩皆以为神灵鬼怪所为,因而制作面具覆面,以此妄图借神灵之力沟通天地,祈求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说起面具,就不得不提方相氏。据说,方相氏为民间百姓信奉的驱邪除疫的神明,又为周时主持驱疫一事的官职,传闻面貌凶威,能使鬼怪生畏,见之即走,因而后世制作傩面具都称其有方相氏面容,以驱疫鬼精怪。

傩面具由此发展壮大,在唐宋时一度兴盛,甚至引入宫中。但改朝换代后,尤其在本朝,傩文化就慢慢衰落下去,这些个面具、傩戏,都成了节庆时玩乐消遣的用具,或许有人还用面具祈祷驱邪,但也不过图个心安,没几个人会当真。

于是,本朝了解傩面具的人也逐渐少了,倒是南方还算多些。

兰姑一边走一边想:方相氏……这样一个存在于传说中不知是否真实存在的人,他会和这个小村庄有什么关系?

姜遗光说查面具,不是查人。莫非……和方伯魏松亭甚至村长都没有关系,只是面具?

单纯的面具,也能成为恶灵吗?

一阵又一阵冷风吹过,兰姑打了个抖。

她忽然感觉,眼前的道路,似乎变得越来越熟悉了。

久违的记忆一点点攀上心头,兰姑左顾右盼,试图找出些不一样,可那种愈发熟悉的感觉涌上来。

她渐渐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事。

应该算很久以前了?不对,其实也没有几年,但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再回想起成为入镜人以前的日子,简直像上辈子那样久远。

但是……

兰姑快走几步,眼神一点点变得不可置信。她想起来了!这里她来过!

不对,是厉鬼摸清了她的记忆,制造出了和当年一样的幻境。

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

三年前,她也才成为入镜人没多久,即便心里设想的再好,再怎么安慰自己,初次从镜中九死一生逃脱后也是几乎夜夜做噩梦,一闭上眼睛就会梦到有鬼追着自己,追上后就是各种无比凄惨的死法,种种恐怖情景让她根本没法入睡,日日夜夜噩梦叫她不得安宁,很快就憔悴下去。

因为入镜人的身份,她不会生病,只是看着没有精神。

那时候……她有一个好友。

她无意间向好友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却引来了一场灾祸。

好友见她憔悴,十分关怀,几度追问。兰姑满腔委屈恐惧无处倾诉,终于遭不住,就说了。当然她还不敢把山海镜的事说出去,只说自己夜夜做噩梦睡不着。

好友就说她认识一位阿婆,那个阿婆法力高强,能给人算命占卜解梦,看面相算吉凶。

她……她本来不信的,近卫们说过很多次,镜外没有人能真正对抗鬼怪,只有山海镜能够收鬼。可她心里又忍不住想,好友从不说假话,万一……万一说的是真的呢?天下之大,谁知道有多少能人异士,万一那个师婆真有些本事呢?

就算没有,看个心安也好。

兰姑就答应了。

好友带她去见了师婆。

那是一个……戴着颜色鲜艳古怪的面具,头发花白的婆子。

见到第一眼,师婆便围着她打转,信誓旦旦道她身上有吸引邪祟的物事,引来阴气缠身,又受了惊吓,所以才会日夜做噩梦,只要把阴气去掉,吸引邪祟的物事丢了,就不会再出事。

兰姑那时本就吃不下睡不着,心中忧愁,一听她这么说便以为那师婆真有些本领,看出她身配山海镜。

师婆又当着她面念经下咒,画了道黄符,让她烧成灰兑水喝下,如此就能祛除阴气。

一是为侥幸,二是为好友安心,她照做了,一杯符水下肚。不知是什么缘故,当晚她果然睡得沉了。

只是……梦里她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噩梦,梦里,她似乎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周围全是枯树枯草,她走了很久也没有走出去,在梦里她还知道是梦,梦中遇见了鬼打墙。醒来后她发现自己汗湿淋漓,浑身累得厉害,却又有种神智为之一清的痛快感,好像身上卸下了什么重担似的。

那时的兰姑,便把那师婆当真了。

纵使她不能真的除鬼,但她能瞧出自己身上的阴气,平日遇到的一些怪事也算有人消解了。

好友看她精神气足,更是为她高兴,但不知为什么,好友自己却慢慢虚弱下去,问她,只说她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好友自己也觉得有问题,于是两人又去找师婆。师婆看了以后,又是开坛和祖师爷交流,又是画符念咒,折腾了一通,好友仍旧不断虚弱下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