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忌(912)

作者:往生阙

虽然冷,但他们都能忍。和小命比起来,冷就冷点吧。

徐蕙轩没管他夹枪带棒的话,继续道:“陵庄的人似乎都十分相信傩舞能够驱邪,傩舞的由来或许有古怪?”

傩戏自古有之,又称鬼戏,其历史十分悠久,据说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

商周时期,便传闻有祭祀时设方相氏四人,四人身披熊皮、头戴黄金面具,上有四目,上身穿玄衣下身着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避难。直到前几个朝代,傩戏也没有退出皇室娱神舞蹈一列,后来慢慢演变为酬神活动。

据说一直到唐朝,宫中逢年祭祀之中,也有傩戏的存在。

现在虽然朝廷不再让人跳傩戏,京中也少见。可民间流传下来的也不少,不算没落。起码姜遗光自己就在南方见过几次。

另一个名叫唐阅的人提出疑问:“傩戏既然是一项驱鬼的仪式,那很显然,他们一定是遇到了某些灾难,或者他们的祖先遇到了某些事,陵庄的人才会想要通过傩戏来驱邪吧?”

兰姑不紧不慢道:“大家都能想到,可今天谁也没问出什么来吧?”

每一回入镜,最难的都是从这群人嘴里问出东西来。很多人其实都记不清楚曾经发生过什么,他们自己有做过什么事。哪怕就发生在昨天、亲自经历过的事情,许多人也是说不清的。

他们今日愿意冒风险戴上面具加入陵庄人的傩戏中,就是抱着这种心思。但很显然,每个人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他们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哪些称得上诡异的事件,简直是一问三不知。

更何况,陵庄只是个小村庄,村里识字的人都不多,许多事只能靠口口相传,根本没有什么文字记录。这就给他们的探查又增加了难度。

兰姑笑着说话,眼睛却盯着一直低着头摆弄面具的姜遗光,她问:“你呢?你发现了什么?”

姜遗光抬起头看她一眼,道:“我也不能确定。”

“陵庄人说在新年来临前一直要跳傩戏,从腊月初一,到二九、三九……一直到除夕夜。现在看来,我们最后的时限可能就是除夕夜,不过也有可能就是明天。”徐蕙轩打圆场道。

唐阅慢慢说道:“国间有大傩,民间有乡人傩。不论是酬神还是祛邪避讳,一定有其缘由在。陵庄的傩戏又设了时限,或许我们在问询时可以问问以前除夕夜或者除夕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的傩戏要一直持续到除夕。”

“凡有习俗,必定有其相应避讳。换句话,为什么除夕夜以后,就不能再跳傩戏?”

徐蕙轩皱起眉,道:“我也想知道,但刚才实在是太吵了,我去问时,那些人多半没听清,要么只会说大家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他们的风俗。”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谁都说不清楚。

就在这时,姜遗光手中的面具终于被他成功地弄断了线。

兰姑好笑道:“你在做什么?这线都断了,到时候你怎么戴?”

姜遗光道:“我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拆开来看看。”

兰姑接过他手中的面具,拿在手里端详,问:“你看出什么了吗?”

姜遗光环视他们一圈,道:“我们五个的面具,应该都是一样的,和陵庄其他人的面具相比,很特殊。”

“一样的?”兰姑讶异。在拿到面具后,他们各自比对过,各人面具上的图案明显不同。

姜遗光道:“我倒认为,重点不在于傩舞,而在于——面具。”

兰姑把手里的面具还给他,自己拿着自己的面具翻来覆去看,又拿出一柄小刀试着刮了一下。

其他人也看似不在意地拿出面具仔细检查。

他们的面具都是红色的,非常鲜艳的红,既像是火,也像是流淌的鲜血。眼睛的部分都暴凸而起,且在一对眼睛下方、鼻翼两侧的位置,都多剜了又一对目的小孔,看起来这面具就像给四只眼睛的人戴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温汝安把手里的面具翻过来又翻过去看,“为什么我看不太出来?”

大家都戴着傩戏面具,全都是狰狞诡异的鬼怪形象,一个比一个面目凶恶。可要说起不一样……陵庄其他人带着的不也是这些人面具吗?

只有最正中围着篝火跳舞的那几个更特殊一些,他们戴的面具更大,并且并不是用细绳在面具双耳位置穿孔拉过戴在脑后,而是一个更大的直接套在脑袋上的巨大面罩。

姜遗光道:“姑且当做我的感觉吧,可能我感觉错了?”

温汝安不置可否。

徐蕙轩道:“不论怎样,既然你感觉面具有些问题,大家还是多留意。或许你的感觉是对的。”

唐阅看着手里的面具,忽然道:“方相氏。”

徐蕙轩:“什么?”

唐阅捏着面具:“你们听说过方相氏吗?我早该想到的……”

说到傩戏,就不能不提方相氏。

传闻方相氏为上古嫫母之后,是最早民间传闻中驱疫辟邪的神,拥有难以想象的凶恶之貌。方相氏驱邪的仪式名为大傩,可以说方相氏和傩戏的传闻密不可分。

据说,方相氏的面具就是以黄金制成,上有四目。他们手里拿着的面具也拥有“四只眼睛”,样貌凶恶。很明显,这是方相氏的形象。

“方相氏……”兰姑喃喃道,“不过一两个面具,真的能追溯到这么久远的时候吗?”

唐阅:“我也只是怀疑,这面具上的四只眼睛或许有其他含义吧……”

正说着话,外面打更声响起,敲完梆子后,打更人还道:“夜深时分,鬼怪游街,闲人勿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