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青梅落(1)
作者:燕攸
退婚
料峭寒風過王庭,早春花雨落不停。黏糊糊的雨絲纏上羅裙,甩不幹,徒增煩。
鄭妤執傘立於燕王府前,踧踖不安,躊躇不前。
她的未婚夫,是高門小姐追捧的燕王,亦是文武百官敬畏的攝政王,更是黎民百姓贊頌的當世周公。
得嫁萬千少女閨夢人,人人皆道她撿瞭個大便宜。可其中酸楚,隻有自己才明白。
十年飽受詆毀貶損,未婚夫心知肚明,卻裝聾作啞,作壁上觀。以他的權勢地位,隻需隨口一句維護,便能令流言不攻自破。
可是沒有,從來沒有。
此行,鄭妤是下定決心,來同李致退婚的。
與其苦苦糾纏一個註定不會為自己回頭之人,不如斷瞭這褪色紅線,各生歡喜。
甫聞馬車軲轆聲,鄭妤眼一閉心一橫,往前邁一步。隻這一步,為數不多的勇氣頓時煙消雲散。
她退回原處,壓低油紙傘,躬身垂首縮於傘下。
本無需多此一舉,平日裡總有不少女娘,為一睹燕王風采,俟於王府門前搔首弄姿。而那位燕王殿下,從未留心看過一眼。
“燕王殿下,草民狀告滄縣縣令強占民田,致使滄縣五地……求殿下為滄縣百姓做主。”老農衣衫襤褸,匍匐水窪之中連連叩首。
李致接過雨傘,微微俯身扶起他,溫聲問:“滄縣京都相去千裡,滄縣上有丹陽郡守、兗州刺史,何需您千裡迢迢至此?”
那老農一把抹掉臉上雨水,老淚縱橫。他官話說不順溜,時而冒出幾句方言,晦澀難懂,加之情緒激動口齒不清,難為李致一字不落耐心聽完。
鄭妤根據隻言片語,連蒙帶猜,勉強總結出原因:地方官勾結京官,官官相護,訴狀無門。
李致將雨傘遞給老農,正色道:“此事本王已知悉,定不縱容貪官污吏結黨營私。半月之內,必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換作旁人說這一番話,或有緩兵之嫌,完全不具可信度。
但他是李致,燕王一諾千金,說半月內徹查出結果,便一刻也不會教人多等。
燕王在政事上說一不二,偏偏對他們的婚事敷衍搪塞,以致最初定下的良辰吉日,已逾期一年。
雙方母親指腹為婚,這樁婚事非李致所願,如今亦非她所願。
少女懷春之時,鄭妤亦曾憧憬過,同李致喜結連理,舉案齊眉。然而,日複一日的等待,終教蕩漾春心凝結成冰。
皇室臉面重於泰山,鄭妤主動提出退親,無異於打皇族的臉。可若盼李致主動提,恐她這一輩子,便要栽在那紙婚約上。
李致這人看重聲名,這麼多年寧可拖著婚事,也不肯提退婚,唯恐他纖塵不染的履歷中,留下她這個污點。
鄭妤晃神之時,李致已目不斜視從她前方走過。
礿玄蟒袍,金綬宮縧,雲袖翻飛,衣角搖曳。他的背影,一如既往冷峻,端的一副遺世獨立之相。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鄭妤單手提起裙擺,小步追上去。
侍衛阻她去路,驚動李致回眸。鳳眸深不見底,她從來看不透,隱在瀲灩眸光下的複雜情緒。
為何他每次見到她,眼神都不似看別人那般純粹?
李致唇角微揚,頷首示意:“鄭姑娘?”
原是每次相見,他都在回想她是誰。鄭妤哭笑不得,她為與他相配,褪掉一層皮,活生生把自己逼成溫婉賢淑的女子。
誰知,他根本沒記住她,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鄭妤低頭,斂去眼底失落,行禮拜道:“燕王殿下安,殿下可否撥冗聽臣女說幾句話?”
李致瞥向侍衛手上成堆的奏折,面露為難:“科舉後事務繁多,禮部、吏部催得緊,本王改日定登門賠罪。”
改日是哪日?對販夫走卒尚且給出準信兒,對她這個未婚妻,改日盡成遙遙無期。
“臣女想與殿下議退婚之事,殿下既不得空,那臣女改日再來。”鄭妤故意強調“改日”二字。
悶雷轟隆,雨越下越大。鄭妤決絕轉身,頭也不回走進雨幕中。
她走得極慢,篤定李致會喊她停下。
果不其然,李致屈尊挽留:“雨勢洶洶,鄭姑娘不妨到前廳稍坐,等雨停再離開。”
蘭庭幽靜,檀香氤氳。侍女送來毛毯蓋在她腿上,鄭妤端坐火爐旁,邊烤火邊東張西望打量。
說來,這是她第一次踏足燕王府。
幼年失恃,被養在當今太皇太後身旁,鄭妤和李致擡頭不見低頭見,稱得上一句“青梅竹馬”。
料峭寒風過王庭,早春花雨落不停。黏糊糊的雨絲纏上羅裙,甩不幹,徒增煩。
鄭妤執傘立於燕王府前,踧踖不安,躊躇不前。
她的未婚夫,是高門小姐追捧的燕王,亦是文武百官敬畏的攝政王,更是黎民百姓贊頌的當世周公。
得嫁萬千少女閨夢人,人人皆道她撿瞭個大便宜。可其中酸楚,隻有自己才明白。
十年飽受詆毀貶損,未婚夫心知肚明,卻裝聾作啞,作壁上觀。以他的權勢地位,隻需隨口一句維護,便能令流言不攻自破。
可是沒有,從來沒有。
此行,鄭妤是下定決心,來同李致退婚的。
與其苦苦糾纏一個註定不會為自己回頭之人,不如斷瞭這褪色紅線,各生歡喜。
甫聞馬車軲轆聲,鄭妤眼一閉心一橫,往前邁一步。隻這一步,為數不多的勇氣頓時煙消雲散。
她退回原處,壓低油紙傘,躬身垂首縮於傘下。
本無需多此一舉,平日裡總有不少女娘,為一睹燕王風采,俟於王府門前搔首弄姿。而那位燕王殿下,從未留心看過一眼。
“燕王殿下,草民狀告滄縣縣令強占民田,致使滄縣五地……求殿下為滄縣百姓做主。”老農衣衫襤褸,匍匐水窪之中連連叩首。
李致接過雨傘,微微俯身扶起他,溫聲問:“滄縣京都相去千裡,滄縣上有丹陽郡守、兗州刺史,何需您千裡迢迢至此?”
那老農一把抹掉臉上雨水,老淚縱橫。他官話說不順溜,時而冒出幾句方言,晦澀難懂,加之情緒激動口齒不清,難為李致一字不落耐心聽完。
鄭妤根據隻言片語,連蒙帶猜,勉強總結出原因:地方官勾結京官,官官相護,訴狀無門。
李致將雨傘遞給老農,正色道:“此事本王已知悉,定不縱容貪官污吏結黨營私。半月之內,必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換作旁人說這一番話,或有緩兵之嫌,完全不具可信度。
但他是李致,燕王一諾千金,說半月內徹查出結果,便一刻也不會教人多等。
燕王在政事上說一不二,偏偏對他們的婚事敷衍搪塞,以致最初定下的良辰吉日,已逾期一年。
雙方母親指腹為婚,這樁婚事非李致所願,如今亦非她所願。
少女懷春之時,鄭妤亦曾憧憬過,同李致喜結連理,舉案齊眉。然而,日複一日的等待,終教蕩漾春心凝結成冰。
皇室臉面重於泰山,鄭妤主動提出退親,無異於打皇族的臉。可若盼李致主動提,恐她這一輩子,便要栽在那紙婚約上。
李致這人看重聲名,這麼多年寧可拖著婚事,也不肯提退婚,唯恐他纖塵不染的履歷中,留下她這個污點。
鄭妤晃神之時,李致已目不斜視從她前方走過。
礿玄蟒袍,金綬宮縧,雲袖翻飛,衣角搖曳。他的背影,一如既往冷峻,端的一副遺世獨立之相。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鄭妤單手提起裙擺,小步追上去。
侍衛阻她去路,驚動李致回眸。鳳眸深不見底,她從來看不透,隱在瀲灩眸光下的複雜情緒。
為何他每次見到她,眼神都不似看別人那般純粹?
李致唇角微揚,頷首示意:“鄭姑娘?”
原是每次相見,他都在回想她是誰。鄭妤哭笑不得,她為與他相配,褪掉一層皮,活生生把自己逼成溫婉賢淑的女子。
誰知,他根本沒記住她,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鄭妤低頭,斂去眼底失落,行禮拜道:“燕王殿下安,殿下可否撥冗聽臣女說幾句話?”
李致瞥向侍衛手上成堆的奏折,面露為難:“科舉後事務繁多,禮部、吏部催得緊,本王改日定登門賠罪。”
改日是哪日?對販夫走卒尚且給出準信兒,對她這個未婚妻,改日盡成遙遙無期。
“臣女想與殿下議退婚之事,殿下既不得空,那臣女改日再來。”鄭妤故意強調“改日”二字。
悶雷轟隆,雨越下越大。鄭妤決絕轉身,頭也不回走進雨幕中。
她走得極慢,篤定李致會喊她停下。
果不其然,李致屈尊挽留:“雨勢洶洶,鄭姑娘不妨到前廳稍坐,等雨停再離開。”
蘭庭幽靜,檀香氤氳。侍女送來毛毯蓋在她腿上,鄭妤端坐火爐旁,邊烤火邊東張西望打量。
說來,這是她第一次踏足燕王府。
幼年失恃,被養在當今太皇太後身旁,鄭妤和李致擡頭不見低頭見,稱得上一句“青梅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