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是春天,必然花团锦簇(13)
作者:顾锦衾
远处,雷峰塔高高耸立在山间,周围白雾弥漫,有一种云雾飘渺美如画的感觉。雷峰塔不用我说了,是大家知悉已久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除了这些,还有白堤,是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对杭州的贡献而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湖心亭岛。传闻,乾隆曾夜游西湖至于此见湖心亭,在岛南石碑题上“虫二”两字,为繁体字风月去掉外框,意为风月无边。更有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一诗,为西
湖增添了一抹清丽的色彩。
都说西湖看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作为四大名亭之一,西湖雪景在张岱的描绘下,显得格外生动。
如今正值初秋,心想:若在亭中品茶,对着澹澹湖水,绿树环绕,看远处青山如黛,听近处鸟声悦耳,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啊!
船上,工作人员继续介绍着:断桥,杨公堤,曲院风荷……这些景色单挑一样出来,都足以使人深深的迷恋于西湖的人文。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商量着乘坐观光车去往雷峰塔。目前的雷峰塔已是重修,旧的雷峰塔剩下几堆泥土砖块被罩在新的雷峰塔底下用透明玻璃围起。
我们乘坐电梯登上四楼,又从四楼走到塔顶看对面净慈寺。传说济公和尚就住在那里,济公是位悬壶济世的和尚,非常受人尊敬。
说来惭愧,我知道净慈寺却是因为上学时学过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面第一句就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如今知道了这个情况,内心又增添了几分感动。
看完雷峰塔,我们又继续乘坐旅游观光车,路遇杨柳依依的慕才亭,看到苏小小墓碑忍不住感慨道:才女生前喜好山水自然,心愿枕山水而眠,看四季轮回,次第花开,如今已在这里看了几世轮回,她该有多欣喜!
一眨眼,天边挂上了五彩的帷幕,不知何时出来了许多游人,他们驻足在岸边欣赏对岸远山如黛,日落旖旎。我和我的伙伴也被吸引进了这场落日的盛宴里。
不远处,飞来了几只不知名的水鸟,伴随着湖水轻盈舞动。此刻,山色夹杂着墨,和晚霞及其水色氤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妆浓抹的绯色风光图。看样子,水鸟也被迷住了呢!
然而,遇见西湖,又有何人不迷恋呢!
素成一缕白月光
一些绝美的事物要到春天才能感受得到,比如:满山桃花,水枕碧烟,燕子衔泥,融雪叮咚……在这刚刚浸泡的老白茶一样的春日时光里,陪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喝茶、焚香、听雨,雅韵而端丽。
从前常喜成双成对,喜一切色彩浓烈的妖的娆的东西,像梦露穿着宽大裙摆热烈昂扬的绽放着、挺立着,笑容灿成了一朵大红花。而现在,也许是心质老了,喜看花看树、煮茶品茗、戏曲书法这些含蓄、落寂的东方事物,像夜静春山空,素成一缕白月光,每每置身其中总感觉内心明净祥和,像一朵白云徐徐轻飘。
前几日,我作为嘉宾参加作家梁教授关于文化分享,在提及文艺创作时,梁教授的智慧见解使人如洒甘霖。
她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有自己耕种的领地,那是你的源泉和归属,抵达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坚持下来,所有的磨
砺就会转化为能量,让你更接近美、接近善、接近真。
作为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教授亦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她对岭南文化建设和研究的执着令人感动,尤其是她花了
大量精力,用了数年时间扎根于基层调研,并以撰写文字为修行方式,先后出版了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学作品三十二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岭南文化研究财富,她亦在文字里修得了静心静气,穿过语言和文字的弄堂,到达了别样的境界。
每个人亦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任何人影响,就着喜悦和宁静,就着爱、暖和希望置身其中,彙聚能量,在长久的专注中,让感觉和思想都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浮躁的偶然变化,让自己活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此生,愿活成自己的山温水软,素成自己的白月光。
生命圆融,自在安暖
说起人生。是一个盛大的字眼。
过去,我觉得它是沉重的,因为里边装帧着不可预见的人、 事、物;后来我觉得它是轻盈的,如同一朵花的光阴盈盈的盛开 着。而现在,我寄之以形容的是“一种归于生命质地里的盛大与圆融 ”。
这种“盛大 ”是清风明月、浩瀚星海,像莎士比亚的剧,跌岩起伏;而这种“ 圆融 ”,则是圆满与融通。